[发明专利]水热分解生长纳米棒型氧化锌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510095168.6 | 申请日: | 2005-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7520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6-03-29 |
发明(设计)人: | 孙小卫;魏昂;徐春祥;董志力;王保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9/02 | 分类号: | C01G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志斌 |
地址: | 21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热分解生长纳米棒型氧化锌的方法为:将浓氨水滴加到氯化锌溶液中并充分搅拌,使溶液的pH值调整在9~11之间,进而生成Zn(NH3)4 2+;将上述溶液密闭后用超声处理;将清洗后的衬底插入溶液中并再次密闭溶液,随后将该密闭溶液置于80~98℃的环境中静置;取出衬底,用去离子水冲洗后自然晾干,在衬底表面获得纳米棒型氧化锌;本发明具有只采用了氯化锌和浓氨水,比同类制备纳米结构水溶液方法采用的化学试剂减少,制备过程进一步简单化,降低了制备成本,减少了溶液中的离子种类,减少了不利的影响因素,也提高了样品纯度,方便,可获得大面积均匀分布的纳米棒型结构等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分解 生长 纳米 氧化锌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水热分解生长纳米棒型氧化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将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的浓氨水滴加到浓度为0.08~0.15M氯化锌溶液中并充分搅拌,使溶液的PH值调整在9~11之间,进而生成Zn(NH3)42+;第二步:将上述溶液密闭后用超声处理25~35分钟;第三步:将清洗后的衬底插入溶液中并再次密闭溶液,随后将该密闭溶液置于80~98℃的环境中静置45~70分钟;第四步:取出衬底,用去离子水冲洗后自然晾干,在衬底表面获得纳米棒型氧化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10095168.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的活塞环表面改性方法
- 下一篇:波形文件的播放方法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