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苯乙烯/二氧化锡核壳微球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510111020.7 | 申请日: | 2005-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793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6-06-28 |
发明(设计)人: | 黄怡;李梅;路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3/00 | 分类号: | C08J3/00;C09K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荫培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苯乙烯/二氧化锡核壳微球的制备方法,采用溶液中的自组装法制备核壳微球,采用微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微球和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锡,然后采用溶液中的自组装法制备聚苯乙烯/二氧化锡核壳微球,依次将聚苯乙烯微球分散于氯化钠水溶液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然后将聚苯乙烯微球分散于氯化钠水溶液后,加入纳米二氧化锡吸附,离心分离、洗涤、干燥后得到聚苯乙烯/二氧化锡核壳微球,制备过程条件容易控制、原料易得、消耗低,制备的核壳微球表面二氧化锡层均匀,且可实现多层吸附。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苯乙烯 氧化 锡核壳微球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聚苯乙烯/二氧化锡核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如下:(1)在圆底三口烧瓶中放入质量比为0.3~0.5∶500~600∶100的十二烷基硫酸钠、高纯水、减压蒸馏过的苯乙烯,通入氮气除去氧气,加热升温到60℃~100℃,加入相当于苯乙烯质量1/100~2/100的过硫酸钾引发聚合,反应4~8小时后,经氯化钠溶液破乳,过滤、洗涤数次,在真空烘箱中室温下干燥,即得到聚苯乙烯微球;(2)在锥形瓶中加入0.1~0.4mol/L的锡盐水溶液,升温到60℃~80℃,搅拌下滴加2~4mol/L的碱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为2~10,反应2小时,静置24小时,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并在马弗炉中500℃~900℃处理2小时,研磨后得到纳米二氧化锡粉末;其中锡盐为四氯化锡、二氯化锡或硫酸亚锡;碱溶液为氨水、硫脲或氢氧化钠的水溶液;(3)将1~2wt%的聚苯乙烯微球加入到0.1~0.5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超声分散后,加入2mg/mL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反应20~40分钟,离心分离、洗涤后,再加入到0.1~0.5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超声分散后,加入2mg/mL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反应20~40分钟,离心分离、洗涤后,再加入到0.1~0.5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超声分散后,加入2mg/mL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反应20~40分钟,离心分离、洗涤后,将聚苯乙烯微球分散于0.1~0.5mol/L的氯化钠溶液;用碱液调节pH值到10~14,并加入质量为聚苯乙烯微球2~3倍的纳米二氧化锡粉末使之吸附,搅拌、静置后离心分离、洗涤,在真空烘箱中室温下干燥,得到吸附一层二氧化锡的聚苯乙烯/二氧化锡核壳微球,重复聚苯乙烯微球的分散、二氧化锡的吸附过程,即可得到吸附多层二氧化锡的聚苯乙烯/二氧化锡核壳微球;其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聚二烯丙基二甲基胺氯化物或聚盐酸丙烯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聚苯乙烯基磺酸钠、聚丙烯酸铵或聚丙烯酸钠。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10111020.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式改性淀粉絮凝剂及其制备
- 下一篇:双环三支链缩放式并联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