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产氢气的水下运载器燃料电池与空气调节联合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510111805.4 | 申请日: | 2005-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808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6-07-26 |
发明(设计)人: | 马捷;倪园芳;陈峻;杜乐乐;孙磊;高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8/06 | 分类号: | H01M8/06;C01B3/26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文娟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自产氢气的水下运载器燃料电池与空气调节联合系统,属于船舶相关设备技术领域。储存的汽油进入分解釜后,分解产生纯氢,氢气储筒和氧气储筒内的工质分别流向氢燃料电池中与正、负电极贴合的气流通道板。氢燃料电池发电,用作水下运载器的动力源。氧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循环过程中,吸收大量蓄冷剂热量,蓄冷剂将冷量大量散发给空气流,用作空气调节的冷源。该系统所携带的不再是易燃易爆的氢气,而是安全、性质稳定、体积紧凑的汽油,排出的是易处理的碳纤维和水蒸气。同时,系统无偿利用了液氧蒸发时产生的冷量,为运载器的空气调节提供了经济、有效的冷源。系统运转经济,操作简便,使水下运载器可以长期深潜海中,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
搜索关键词: | 自产 氢气 水下 运载 燃料电池 空气调节 联合 系统 | ||
【主权项】:
1.一种自产氢气的水下运载器燃料电池与空气调节联合系统,包括汽油储筒(1),分解釜(2),碳纤维收集器(3),氢燃料电池(4),配电站(5),海水冷凝器(6),液氧真空罐(7),低温阀(8),回热器(9),板式换热器(10),回流阀(11),调节阀(12),出流阀(13),低温储槽(14),翅片管段(15),空调风扇(16),低温液泵(17),氧气储筒(18),氢气储筒(19),电热器件(20),截止阀(21),海水泵(22);其特征在于汽油储筒(1)的出口与分解釜(2)的进口相连,分解釜(2)的下端出口与碳纤维收集器(3)的进口连接,分解釜(2)的气体出口通过截止阀(21)与氢气储筒(19)的进口连接;氢气储筒的出口与氢燃料电池(4)中和负电极贴合的气流通道板连接;液氧真空罐(7)的出口通过低温阀(8)、回热器(9)的一个管组与板式换热器(10)的第一通道进口端连接,第一通道的出口端通过回热器(9)的另一管组与液氧真空罐(7)的管程进口端连接,液氧真空罐(7)的管程出口端与板式换热器(10)的第二通道进口端连接,第二通道的出口端与氧气储筒(18)的进口相连接,氧气储筒(18)的出口与氢燃料电池(4)中和正电极贴合的气流通道板连接,低温液泵(17)的出口与板式换热器(10)的蓄冷剂通道的进口连接,蓄冷剂通道的出口通过回流阀(11)与低温储槽(14)的进口连接,低温储槽(14)的出口通过出流阀(13)与翅片管段(15)的一端连接;翅片管段(15)的另一端与低温液泵(17)的进口连接,氢燃料电池(4)的正负电极分别与配电站(5)的两输入端电连接,配电站(5)的输出端与电热器件(20)电连接,电热器件(20)与分解釜(2)紧密贴合;氢燃料电池(4)的水蒸汽出口与海水冷凝器(6)的管程的进口连接,海水冷凝器(6)的壳程进口经由海水泵(22)与海水的吸入口连接,海水冷凝器(6)的壳程出口与海水冷凝器(6)管程的出口汇合后,与大海相通;低温储槽(14)内装载有蓄冷剂;分解釜(2)内装有外表喷涂金属镍的硅石填料,分解釜(2)经电热器件(20)的加热作用保持在383K的恒定温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10111805.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