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机械端口电机及其驱动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510130739.5 | 申请日: | 2005-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945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04-11 |
发明(设计)人: | 温旭辉;徐隆亚;赵峰;范涛;陈桂兰;李社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K16/02 | 分类号: | H02K16/02;H02K1/27;H02P2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关玲 |
地址: | 10008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双机械端口电机及其驱动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第一机械端口[5]、第二机械端口[4]和定子[6],其特征在于有径向磁通结构和轴向磁通结构两种形式,其外转子有多种结构。双机械端口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拓扑结构:一个电机控制单元[16]控制逆变器[11]和逆变器[12],逆变器[11]和[12]与通过同一个直流母线[13]和直流一直流变换环节[14]与直流电源[15]相连,由电机控制单元[16]控制逆变器[11]和[12],为双机械端口电机[3]供电;也可以不采用直流一直流变换环节[14]的拓扑结构。本发明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时,将第一机械端口[5]通过变速齿轮[18]和车轮[17]连接,第二机械端口[4]与内燃机[19]连接即可。本发明电机可以减轻转子体积和重量,降低制造难度,提高效率和功率密度。 | ||
搜索关键词: | 双机 端口 电机 及其 驱动 控制系统 | ||
【主权项】:
1、一种双机械端口电机,主要包括双转子和定子[6],其特征在于有径向磁通结构和轴向磁通结构两种形式:径向磁通结构双机械端口电机包括为圆柱状的内转子[4]、圆筒状的外转子[5];内转子[4]上的轭部[26]、轴向形成于内转子[4]外圆周的内转子齿槽[25]和位于齿槽内的内转子绕组[22],共同构成第二机械端口;在内转子[4]外围是提供统一磁场通路与励磁的外转子[5],即第一机械端口;在外传子[5]和内转子[4]之间形成的气隙为内气隙,即第二气隙;在外转子[5]的外围是由定子轭部[24]、轴向形成于定子[6]内圆周上的定子齿槽[23]和位于齿槽内的定子绕组[20]构成的定子[6],在外转子[5]和定子[6]之间形成的气隙为外气隙,即第一气隙;内转子[4]、外转子[5]、定子[6]之间轴心重合;定子绕组[20]可以为三相或多相绕组,构成第一电气端口;内转子绕组[22]可以为三相或多相绕组,构成第二电气端口;电机定子[6]与外转子[5]之间的第一气隙、外转子[5]与内转子[6]之间的第二气隙通过同一主磁通,即两个实现机电能量转换的气隙共用统一磁场;轴向磁通结构的双机械端口电机包括圆盘状结构的第一转子[45]、第二转子[44]和定子[6];第二转子[44]上包括轭部、径向形成于转子盘面上的转子齿槽和位于转子齿槽内的转子绕组[422],共同构成了第二机械端口;提供统一磁场通路与励磁的第一转子[45]并列在第二转子[44]旁边,第一转子[45]即第一机械端口;在第二转子[44]和第一转子[45]之间形成的气隙为第二气隙;并列在第一转子[45]的旁边是由定子轭部、径向形成于定子盘面上的定子齿槽和位于定子齿槽内的定子绕组[20]构成的定子[6];在第一转子[45]和定子[6]之间形成的气隙为第一气隙;第一转子[45]、第二转子[44]和定子[6]之间轴心重合;定子绕组[20]可以为三相或多相绕组,构成双机械端口电机的第一电气端口;第二转子绕组[422]可以为三相或多相绕组,构成双机械端口电机的第二电气端口;电机定子[6]与第一转子[45]之间的第一气隙、第一转子[45]与第二转子[44]之间的第二气隙通过同一主磁通,即两个实现机电能量转换的气隙共用统一磁场;双机械端口电机还包括:两个机械端口为直线运动的动子形式;其中一个机械端口为直线运动的动子形式,另一个机械端口为旋转运动的转子形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10130739.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