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钛或钛合金表面生物活性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510130844.9 | 申请日: | 2005-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9860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7-06-27 |
发明(设计)人: | 陶晓杰;郭正晓;李述军;郝玉琳;杨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L27/32 | 分类号: | A61L27/3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016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钛或钛合金表面生物活性涂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阳极氧化结合碱处理的方法快速提高钛或钛合金表面生物活性。本发明通过对钛或钛合金进行阳极氧化、碱处理和热处理,在其表面生成梯度涂层,内层是具有双层结构的氧化层,在基体上首先生成薄而致密的氧化钛膜,然后是具有多孔结构的氧化钛层,厚度约为3μm,并且通过电解质溶液在氧化层中引入钙元素,增加其生物相容性,然后将其在NaOH溶液中煮(沸)1~5h,在其表面形成钛酸钠和钛酸钙薄层,最后在其表面沉积类骨羟基磷灰石层。本发明提高钛或钛合金表面生物活性,并且由于表面具有粗糙的多孔结构也提高了羟基磷灰石层的结合力以及细胞附着能力。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钛合金 表面 生物 活性 涂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钛或钛合金表面生物活性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为梯度涂层,内层是具有双层结构的氧化层,分别为致密的氧化钛膜和具有多孔结构的氧化钛层,基体表面为致密的氧化钛膜,其厚度小于1μm;然后是具有多孔结构的氧化钛层,小孔均匀分布,孔隙率为60%以上,小孔直径0.1~1μm,厚度为0.5~3μm;次层是钛酸钠和钛酸钙薄层;外层是羟基磷灰石层,其厚度小于10μ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10130844.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MAC状态迁移的控制方法与系统
- 下一篇:闪烁探测器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