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检测针刺手法的光栅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200520042994.X | 申请日: | 2005-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8193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6-09-20 |
发明(设计)人: | 杨华元;刘堂义;蒯乐;高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19/00 | 分类号: | G09B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树德 |
地址: | 20120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检测针刺手法的光栅传感器,能采集针刺手法的提插与捻转信息,通过光栅的运动转化为电信号。在光栅传感器上方端口有一竖直向下转轴,并有一暴露在外为进针孔,在针刺手法操作时可进针,在转轴的下方有一个红外接收二极管,用于采集毫针插入端口带动转轴作捻转手法时光电转化信号。在转轴下端出口处横置一表面套有橡皮的滚轴,在滚轴右端安装有提插光栅并在其左右方置有红外发光及接收二极管。在滚轴的上方固装一橡皮压轮,当毫针穿过转轴进入滚轴与橡皮压轮之间,再通过毫针提插运动带动滚轴并使光栅转动,同时由红外接收二极管采集毫针提插运动的光电信号。在该装置外套有外壳。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针刺 手法 光栅 传感器 | ||
【主权项】:
1、一种检测针刺手法的光栅传感器,主要由转轴(2)、捻转光栅(3)、提插光栅(4)、提插滚轴(17)、橡皮压轮(5)、红外发光二极管(6、20)、红外接收二极管(7、19)、芯片(10)和电路底板(22)等组成,其特征在于:一转轴(2)为一空心管,管内填满硅橡胶,竖直向下装置在电路底板(22)的中部上方,其顶部有一暴露在外的进针小孔,毫针(1)插入其中,转轴(2)两端与两轴套(21)套接,轴套(21)与电路底板(22)固定连接;一捻转光栅(3),装置在转轴(2)下方1/3处;在捻转光栅(3)左上方设置有一红外发光射二极管(20)、下方有一红外接收二极管(19);一提插滚轴(17),横置在转轴(2)下端毫针(1)出口处,提插滚轴(17)两端与两轴套(16)套接,轴套(16)与电路底板(22)固定连接;一提插光栅(4)装置在提插滚轴(17)右方端部;在提插光栅(4)右方装有一外红外发光二极管(6),其左方装有一红外接收二极管(7);一橡皮压轮(5),装置在提插滚轴(17)上方,毫针(1)穿过转轴(2)后插入提插滚轴(17)与橡皮压轮(5)之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未经上海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20042994.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摄像设备
- 下一篇:具有一个包括碟片组件的离心滚筒的分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