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表面粗糙度非接触测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520044169.3 | 申请日: | 2005-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8143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6-09-06 |
发明(设计)人: | 朱青;徐文东;高秀敏;张锋;杨金涛;戴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B11/30 | 分类号: | G01B11/3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泽纯 |
地址: | 201800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表面粗糙度非接触测量装置,它由聚焦误差探测和控制驱动两部分组成。采用动态离焦误差检测方法,引入聚焦伺服系统,由临界角法探测到聚焦误差信号,用来控制聚焦物镜的移动,使聚焦光点始终聚焦在被测表面上,聚焦物镜的移动量反映了被测表面的高度变化。为了避免光源不均匀,及被测表面的倾角对测量的影响,采用双光路和差动技术,本实用新型大幅度提高了测量范围,可避免光源不均匀,消去了信号的畸变分量。 | ||
搜索关键词: | 表面 粗糙 接触 测量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表面粗糙度非接触测量装置,特征在于其由聚焦误差探测和控制驱动两组成:所述的聚焦误差探测部分包括激光器(1),沿该激光器(1)的激光输出方向的第一光轴(01)上依次是准直镜(2)和偏振分光棱镜(3),该偏振分光棱镜(3)的中心(31)位于第一光轴(01)上且其入射面与第一光轴(01)垂直,通过该偏振分光棱镜(3)的中心(31)并垂直于第一光轴(01)的是第二光轴(02),在该第二光轴(02)上,同光轴地依次是第二临界角棱镜(72)、半透半反镜(6)、偏振分光棱镜(3)、四分之一波片(4)、聚焦伺服执行器(12)、会聚透镜(5)和供被测物体表面(13)承载的二维工作台(14),所述的第二临界角棱镜(72)的中心(721)、半透半反镜(6)的中心(61)位于第二光轴(02)上,过所述的第二临界角棱镜(72)的中心(721)与第二光轴(02)的垂直线上设有第二二象限光电探测器(82),其中心(821)位于所述的垂直线上,过所述的半透半反镜(6)的中心(61)并与第二光轴(02)的垂直线上,是第一临界角棱镜(71),过该第一临界角棱镜(71)的中心(711)且平行于第二光轴(02)的平行线上设有第一二象限光电探测器(81),其中心(811)位于所述的平行线上,所述的第一二象限光电探测器(81)和第二二象限光电探测器(82)的各象限均与一信号处理器(9)的输入端相接;所述的控制驱动部分由依次连接的信号处理器(9)、集成控制器(10)、聚焦伺服执行器的驱动器(11)、聚焦伺服执行器(12)和计算机(15)组成,所述的会聚透镜(5)位于聚焦伺服执行器(12)上,该聚焦伺服执行器(12)在所述的聚焦伺服执行器的驱动器(11)的驱动下带动会聚透镜(5)随被测物体表面(13)的面形而变化,该聚焦伺服执行器(12)的位置传感器的输出端与计算机(15)相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20044169.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计算机外部线路整合装置
- 下一篇:可伸缩的连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