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下石油生产保障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520083519.7 | 申请日: | 2005-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8187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6-09-20 |
发明(设计)人: | 孙东昌;张士华;徐松森;初新杰;刘孟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01 | 分类号: | E21B43/01;E21B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罗文远 |
地址: | 257017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下石油生产保障系统,整套系统包含水下生产保障模块、水下储油模块、海空通道、井口平台;水下生产保障模块为水密箱体,内部集成了发配电装置、原油处理装置、强制通风系统、分离气燃烧炉;水下储油模块为罐状容器,下部设有通海口;海空通道内部布设原油、燃油、废气管路和电缆;水下生产保障模块与水下储油模块连接为一个整体,座落于海底,海空通道一端与水下生产保障模块水密连接,沿海底附近平伸至井口平台后转折向上,连至井口平台的甲板。本实用新型在近海可代替浮式生产系统或生产平台进行海上石油开发,可降低生产装置所受冰力及风浪力。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石油 生产 保障 系统 | ||
【主权项】:
1、水下石油生产保障系统,包括水下生产保障模块(1)、水下储油模块(2)、海空通道(3)、井口平台(4);水下生产保障模块(1)为水密箱体,内部集成了发配电装置(5)、原油处理装置(6)、强制通风系统(7)、分离气燃烧炉(8),水下储油模块(2)为罐状容器,下部设有通海口,海空通道(3)内部布设由原油输入管、原油输出管、燃油管、动力电缆、废气排出管、沉浮控制气路构成的管缆束(9);井口平台(4)装有井口(10)和旋转输油臂(11);其特征是水下生产保障模块(1)与水下储油模块(2)连接为一个整体,座落于海底;海空通道(3)一端与水下生产保障模块(1)水密连接,沿海底附近平伸至井口平台(4)后转折向上,连至井口平台(4)的甲板;水下储油模块(2)上部与原油输入管、原油输出管、沉浮控制气路相连;发配电装置(5)通过电缆与所有用电设备相连,原油处理装置(6)通过管路分别与井口(10)、水下储油模块(2)、分离气燃烧炉(8)相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未经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20083519.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