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产芳族聚碳酸酯的改进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580012869.7 | 申请日: | 2005-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946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7-04-11 |
发明(设计)人: | 福冈伸典;八谷广志;松崎一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G64/30 | 分类号: | C08G64/30;C08G64/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金辉;李小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可由使芳族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二芳基酯反应得到的熔融芳族聚碳酸酯预聚物以1-50吨/小时的工业规模长期稳定地生产不仅无色而且具有优异机械性能的高质量、高性能芳族聚碳酸酯的方法。尤其是提供了一种根据熔融方法在工业规模上生产芳族聚碳酸酯方法,其包括借助具有特定结构的导管润湿的流下式聚合器装置,使通过芳族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二芳基酯反应而得到熔融的芳族聚碳酸酯预聚物聚合,从而可以以1-50吨/小时的产量,在≥1000小时如≥5,000小时的时间中稳定地生产不仅无色而且具有优异机械性能的高质量、高性能芳族聚碳酸酯而不会有分子量波动等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聚碳酸酯 改进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生产芳族聚碳酸酯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I)和(II):(I)将通过使芳族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二芳基酯反应而得到的熔融芳族聚碳酸酯预聚物供入导管润湿的流下式聚合器装置(a),所述导管润湿的流下式聚合器装置(a)包括:具有用于所述熔融预聚物的进口、在所述进口之后并与之相通的熔融预聚物的供入区域、在所述熔融预聚物的供入区域之后并与之相通的聚合反应区域以及在所述聚合反应区域之后并与之相通的用于芳族聚碳酸酯的排出口的壳体,与所述壳体的所述聚合反应区域相连的抽真空装置,和与所述壳体的所述排出口相连的取出装置,所述聚合反应区域具有导管牢固地固定于其中且向下延伸贯穿的空间,通过具有多个孔的分配板将所述聚合反应区域与所述熔融预聚物的供入区域分开,所述熔融预聚物的供入区域通过所述孔与所述聚合反应区域相通,和(II)在所述聚合反应区域中,使所述熔融芳族聚碳酸酯预聚物沿着所述导管的表面往下流并与所述导管的表面接触,由此使所述熔融预聚物聚合,以产生芳族聚碳酸酯,其中在所述导管润湿的流下式聚合器装置(a)中的所述壳体在其聚合反应区域具有由上外周侧壁限定的上部,和由下外周壁限定的锥形下部,所述锥形下部向所述排出口倾斜并且从所述上外周侧壁向下连续延伸,所述锥形下部在其底部具有所述排出口,从而当从所述导管流出的所生产的芳族聚碳酸酯与所述锥形下部的所述下外周壁的内表面接触时,芳族聚碳酸酯在所述下外周壁的内表面上向下流动到所述排出口,其中所述导管润湿的流下式聚合器装置(a)具有下列特征(1)-(5):(1)所述壳体的所述上部的水平横截面的开口面积(A)(m2)满足下式: 0.7≤A≤200;(2)所述导管润湿的流下式聚合器装置(a)满足下式: 20≤A/B≤1,000其中A如在上述特征(1)中所定义,B代表所述排出口横截面的最小开口面积(m2);(3)所述上部的所述上外周侧壁和所述锥形下部的所述下外周壁的内表面之间的角(C)(°),如对于所述壳体的垂直横截面所测,满足下式: 120≤C≤165;(4)所述导管的长度(h)(cm)满足下式: 150≤h≤3,000;和(5)所述导管的总外表面积(S1)(m2)满足下式: 2≤S1≤5,000,和其中以1吨/小时或更快的速率生产芳族聚碳酸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未经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80012869.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