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片或薄膜无效
申请号: | 200580018517.2 | 申请日: | 2005-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965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05-16 |
发明(设计)人: | 克里斯托弗·魏登尼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克里斯托弗·魏登尼格 |
主分类号: | F24J3/00 | 分类号: | F24J3/00;A43B7/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若;赵辛 |
地址: | 奥地利*** | 国省代码: | 奥地利;A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有发热能力的板片,具有在其中彼此抵靠布置的可通过压力加载和压力卸载而彼此摩擦移动并产生摩擦热的弹簧元件,其特征在于,在两个平行布置的包封板片(21、22)之间布置了两列(S1、S2)槽状弯曲的、由一种具有弹簧弹性的材料制成的、可在压力加载(DB)时扩张并且可在压力卸载(DE)时返回至槽形的、类似带状的、并且以其各自其中一个板片(21、22)的凸面(KXF)及其纵向边缘(31)分别朝着另一板片的弹簧元件,其中两列(S1、S2)的每两个彼此相邻布置的弹簧元件(3、3’)的相应两个彼此相邻的自由纵向边缘(31)伸进相应另一弹簧元件列的弹簧元件的凹腔(KVR)中,并且抵靠着所述弹簧元件(3、3’)的凹面(KVF),并且在压力加载时其中一列的弹簧元件的边缘可以在另一列的弹簧元件的凹面上移动从而产生摩擦热,并且在压力卸载时所述弹簧元件返回到其槽形并同样产生摩擦热。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 ||
【主权项】:
1.有发热能力的板片或薄膜(1),具有在其中彼此抵靠着布置的可以通过交变的压力加载和压力卸载(DB、DE)相互摩擦振荡着朝彼此来回移动的且在这种情况下产生摩擦热的弹簧元件(3),其特征在于,在两个基本上彼此平行布置的并且在其边缘上或边缘区(23)上彼此连接的包封板片或包封薄膜(21、22)之间、尤其在一块面板和一块基板或者说一块面膜和一块基膜之间布置两列(S1、S2)基本上彼此平行并彼此保持间距并排布置的、大约呈槽状弯曲的、由一种具有弹簧弹性的塑料材料和/或金属材料制成的、在表面压力加载(DB)时进行弹性扩张或展平的、并且在压力卸载(DE)时再次返回其初始槽形的、在展平状态下基本上呈带状或大致长方形的、以各自板片或薄膜(21、22)中的其中一块的凸面(KXF)及其两个自由纵向边缘(31)朝向相应另一块板片或薄膜(22、21)的弹簧元件,其中所述两列(S1、S2)中的每一列的相应两个彼此相邻并保持间距布置的弹簧元件(3、3’)的相应两个彼此相邻的自由纵向边缘(31)分别伸进另一弹簧元件列(S2、S1)的弹簧元件(3’、3)的凹腔(KVR)中,并且分别抵靠着所述弹簧元件(3’、3)的凹腔(KVF)布置,并且在施加一个表面压力时或者说在压力加载(DB)时所述两列(S1、S2)的其中一列的弹簧元件(3、3’)的至少自由边缘(31)可以摩擦滑动地在相应另一弹簧元件列(S2、S1)的弹簧元件(3’、3)的凹面(KVF)上移动,并且在进行弯曲扩张或展平的同时产生摩擦热,并且在表面压力减弱或消除时或者说在压力卸载(DE)时所述弹簧元件同样在所述两列(S1、S2)中的其中一列的弹簧元件(3、3’)的至少自由纵向边缘(31)抵靠着相应另一列(S2、S1)的弹簧元件(3’、3)的凹面(KVF)的情况下抵靠-摩擦滑动且同样产生摩擦热并且可逆返回至其初始槽形,反之亦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克里斯托弗·魏登尼格,未经克里斯托弗·魏登尼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80018517.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