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定义离合器接触点及扭力特性曲线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00406.5 | 申请日: | 2006-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995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7-07-11 |
发明(设计)人: | 曾士哲;陈义仁;林金亨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6D13/75 | 分类号: | F16D13/75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定义离合器接触点及扭力特性曲线的方法,其是利用离合器致动器啮合离合器至不同位置时,其引擎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同步的时间比例或其变速箱输入轴转速的加速度量与扭力间的比例,推算出其间的离合器扭力比例,再利用实验或假设其离合器位置与扭力的关系,由此定义出离合器扭力为零,亦即离合器初始接触点的位置,并可推算出离合器的扭力特性曲线。 | ||
搜索关键词: | 定义 离合器 接触 扭力 特性 曲线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定义离合器接触点及扭力特性曲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a.控制离合器由完全脱离位置前进至造成变速箱输入轴速度变化的指定位置;b.记录第一次离合器啮合位置的同步时间;c.记录第二次离合器啮合位置的同步时间;以及d.依据步骤b及步骤c所得数值计算出离合器初始接触点的位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10000406.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