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近红外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及器件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17222.X | 申请日: | 2006-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970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7-05-30 |
发明(设计)人: | 马东阁;宣宇;游汉;钱刚;王植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9K11/06 | 分类号: | C09K11/06;H05B33/14 |
代理公司: | 长春科宇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马守忠 |
地址: | 130022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一种近红外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及其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点在于这种近红外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是由红外荧光染料、II-VI族半导体纳米粒子和导电聚合物组成的三源共混物,其中的半导体纳米粒子可以通过物理的方法掺杂在聚合物中,也可以用化学的方法复合在聚合物上,其电致发光器件是用简单的旋涂方法制备的,器件结构为铟锡氧化物ITO//PEDOT:PSS//聚合物发光层//金属阴极。制备的器件用直流电压驱动,在不同电压和不同掺杂浓度下发射很好的近红外发光,发光中心波长为890纳米,制备的红外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最小开启电压为8伏(定义发光强度为1纳瓦时的电压),最大发光强度可达115纳瓦。制备的红外有机发光器件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工艺低廉,电压适应范围大,光谱稳定的特点。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有机 电致发光 材料 器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红外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红外荧光染料、II-VI族半导体纳米粒子和半导体聚合物按重量比为3∶2∶20到9∶1∶40组成的混合物,或者是由红外荧光染料和复合有纳米粒子的半导体聚合物按重量比为1∶9到2∶3组成的混合物;所述的红外荧光染料是禁带宽度小于1.4eV的具有内盐或外盐结构的红外荧光染料为2-(2-{2-氯-3-[2-(1,1,3-三甲基-2,3-二氢-1H-苯并[e]吲哚-2-亚基)亚乙基]-1-环己烯基}-1-乙烯基)-1,1,3-三甲基-1H-苯并[e]吲哚鎓4-甲基-1-苯磺酸盐,其分子结构式如下所示:
所述的半导体聚合物采用聚乙烯基咔唑PVK或复合有纳米粒子的聚乙烯基咔唑PVK;所述的II-VI族半导体纳米粒子,是硒化镉、硫化镉、硒化锌、碲化锌或硫化锌中的任何一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10017222.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