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丙烯共混体系原位增强作用的形成与强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24925.5 | 申请日: | 2006-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843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6-10-11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东;侯静强;周雷行;林群芳;王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B13/00 | 分类号: | B29B13/00;B29B9/00;B29B9/16;B29C71/00;B29C47/92;B29C45/78;B29K2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浩东 |
地址: | 200237***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丙烯共混体系中原位增强作用的形成与强化方法。本发明以通用聚合物聚丙烯(PP)为连续相、工程塑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分散相,制备聚合物共混物。通过控制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使分散相取向、成纤,同时对所获得的共混体系进行适当的热处理,改善已取向、成纤的PET的结晶程度,以提高PET微纤的力学性能及原位增强效果。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显著地改善聚丙烯材料的力学性能,可使PP的弯曲强度从37MPa提高到55MPa,对拓展聚丙烯的应用范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
搜索关键词: | 聚丙烯 体系 原位 增强 作用 形成 强化 方法 | ||
【主权项】:
1.聚丙烯共混体系中原位增强作用的强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和抗氧剂1010混合后挤出机挤出,物料的重量百分比为:聚丙烯 67~9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5~30%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3~6%抗氧剂1010以聚丙烯的重量计为 0.1~0.5%(2)拉伸牵引:将从挤出机挤出的料条置于5~15℃的冷却水中冷却0.3~1分钟,并以10~14m/min的牵引速度进行拉伸,拉伸倍数为5~7倍;(3)冷却造粒:将拉伸、冷却后的料条风干、造粒;(4)将获得的粒子置于80~100℃的温度下干燥3~5小时,获得目标粒料。(5)将目标粒料注塑成型,获得制品,在60~140℃下处理0.5~36小时;或将目标粒料在60~140℃下处理0.5~36小时,而后注塑成型,获得制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10024925.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