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河蟹养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39348.7 | 申请日: | 2006-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826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6-09-06 |
发明(设计)人: | 周刚;朱清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61D1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0017***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是河蟹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长江系中华绒螯蟹为亲蟹,将雌雄亲蟹分开进行暂养后,进行交配;对抱卵蟹在水温5℃以下饲养2个月以上;抱卵蟹产出卵,生成蚤状幼体,长成大眼幼体;在经仔蟹,长成幼蟹、蟹种再到成蟹。在从大眼幼体经仔蟹长成幼蟹的过程中,培育池水质应符合《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I期仔蟹后喂新鲜的鱼糜加猪血,豆腐糜;幼蟹培育阶段的七月前、九月后动物性饵料占70%以上,七月至九月期间动物性饵料占90%以上。从本发明与现有的养殖方法相比,具有生长快、抗病能力强等特点,群体增重较现有的养殖方法提高10.2%,病害发生率由8%-10%降低到3%以下。 | ||
搜索关键词: | 河蟹 养殖 方法 | ||
【主权项】:
1、河蟹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亲蟹选育:选择雌性个体在100克以上、雄性个体在150克以上的长江系中华绒螯蟹为亲蟹;将雌雄亲蟹分开进行暂养;期间要以投喂鲜活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b、亲蟹交配及饲养:将雌雄亲蟹按3∶1的比例放在注有海水的水塘中进行交配;两周后干塘将雄蟹捕出,重新注入盐度相同的海水,进行抱卵蟹饲养;抱卵蟹放养密度以每亩500~600只为宜,并投喂鲜活动物性饵料为主,辅投一些植物性饵料;抱卵蟹在水温5℃以下饲养2个月以上;c、河蟹育苗:即从抱卵蟹产出卵,生成蚤状幼体,再长成大眼幼体:d、强化培育:从大眼幼体,生成仔蟹,再长成幼蟹:培育池水温15~30℃,溶氧量≥5毫克/升,pH7.0~9.0,NH3-N含量≤0.1毫克/升,硫化氢不能检出,淤泥厚度<10cm,底泥总氮含量<0.1%;培育池水质应符合《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4月中旬开始在培育池种植水草;水草分布要均匀;水草种植面积占培育池面积的2/3左右;放大眼幼体时培育池水位60~80cm,透明度为50cm;放养的大眼幼体日龄必须达6天以上、淡化4天以上、盐度3‰以下、规格16万只/kg左右;放养密度0.5-1kg/亩;大眼幼体下池后第一次蜕壳结束变为I期仔蟹;I期仔蟹后喂新鲜的鱼糜加猪血,豆腐糜;日投饵量约为蟹体重的100%;每天分6次投喂,直至出现III期仔蟹为止;III期后,日投喂量为蟹体重的50%左右,一天分三次投喂,至蜕变为V期;此后投喂量减少至蟹体重的20%上下,同时搭喂浮萍;投饵方法为全池均匀泼洒;I期仔蟹后,逐步加新水,水深达100cm以后开始换水,先排后进,日换水量为培育池水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每隔5天,向培育池中泼洒石灰水上清液,调节池水pH值在7.5~8.0之间;大眼幼体经四周培育变成V期仔蟹后即转入幼蟹培育阶段;幼蟹培育饲料质量应符合GB13078和SC1052的规定;幼蟹培育日投喂量为池内蟹体重量的5%以内;七月前、九月后动物性饵料占70%以上,七月至九月期间动物性饵料占90%以上;投喂时间:七月上旬前早、晚各一次;七月中旬至八月底隔天投一次,傍晚时投;九月上旬至十一月上旬每天投一次,傍晚时投;e、生态养殖:即从幼蟹长成蟹种再到成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未经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10039348.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塑料阻气包装层压材料
- 下一篇:新型胶质输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