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锤用冲击凿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53151.9 | 申请日: | 2006-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911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7-02-14 |
发明(设计)人: | 朱清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清明 |
主分类号: | B25D17/02 | 分类号: | B25D17/02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束晓前 |
地址: | 324000浙江省衢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电锤用冲击凿,其凿杆一端形状与电锤端部的固定套筒形状和固定孔相匹配,另一端为扁平状的工作端部,其特征是:凿尖端所形成的锋利顶边的两侧与凿的左右两侧壁呈弧角过渡;从凿尖端所形成的锋利顶边开始前后分别以一个平面向下延伸,且前后平面间的厚度渐增。具体实施时,以凿尖端为角顶,前后平面所形成的夹角小于5度。本发明通过改变冲击凿的厚度、凿端部及锋利顶边以下的形状,达到了使用稳定、施工控制方便、排渣顺畅灰尘少,以及冲击凿在电锤锤击下不易被作业面卡死的目的。 | ||
搜索关键词: | 电锤 冲击 | ||
【主权项】:
1、一种电锤用冲击凿,其结构包括凿杆(41),凿杆(41)一端形状与电锤端部的固定套筒上的形状和固定孔相匹配,另一端为扁平状的工作端部,其特征是:凿尖端(81)所形成的锋利顶边(71)的两侧与凿的左右两侧壁(61)呈弧角(21)过渡;从凿尖端(81)所形成的锋利顶边(71)开始前后分别以一个平面向下延伸,且前后平面(31、32)间的厚度渐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清明,未经朱清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10053151.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