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双极板流道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85388.5 | 申请日: | 2006-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862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6-11-15 |
发明(设计)人: | 顾军;邹志刚;张宝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8/02 | 分类号: | H01M8/02;H01M4/86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志武;王鹏翔 |
地址: | 21009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燃料电池用极板的流道,在膜电极的两侧,各有一块双极板,用于电流收集、气体分布以及热管理。在双极板上,都刻有气体反应流道,并设有气体输入和排出通道,燃料电池外部反应气体通过气体输入通道,均匀分流到每个单电池的双极板,经过气体流道后通过气体输出通道排放到燃料电池外部;在双极板上,都刻有散热流道,用于电池散热介质的传输。双极板的外侧均设有气体散热板,用于电池散热介质的传输的散热板;反应板反应流道的背面,在气体输入通道的下方,加工一个凹槽,在凹槽的下端加工一个小孔,此小孔和反应板的反应流道相连。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极板 | ||
【主权项】:
1、燃料电池用极板的流道,在膜电极的两侧,各有一块双极板,用于电流收集、气体分布以及热管理。在双极板上,都刻有气体反应流道,并设有气体输入和排出通道,燃料电池外部反应气体通过气体输入通道,均匀分流到每个单电池的双极板,经过气体流道后通过气体输出通道排放到燃料电池外部;在双极板上,都刻有散热流道,用于电池散热介质的传输。双极板的外侧均设有气体散热板,用于电池散热介质的传输的散热板;其特征是于反应板反应流道的背面,在气体输入通道的下方,加工一个凹槽,在凹槽的下端加工一个小孔,此小孔和反应板的反应流道相连。气体在进入气体输入通道后,通过凹槽、下端小孔而进入反应流道;于氢气、氧气/空气反应板反应流道的背面,在气体输出通道的上方,加工一个凹槽,在凹槽的上端加工一个小孔,小孔可以是方形、圆形或椭圆形;此小孔和氢气、氧气/空气板的反应流道相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10085388.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