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粒子内介孔结构的γ-氧化铝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25561.X | 申请日: | 200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986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06-27 |
发明(设计)人: | 彭天右;吴志国;刘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F7/02 | 分类号: | C01F7/02;C01F7/30;C01F7/34;B82B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荣 |
地址: | 43007***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粒子内介孔结构的γ-氧化铝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称取硫酸铝铵、氯化铝和碳酸氢铵,分别溶于二次水中,各加入表面活性剂并调节碳酸氢铵溶液的pH值。磁力搅拌下铝盐滴加到碳酸氢铵中,反应完毕继续搅拌至反应充分,经分离、洗涤、干燥、共沸蒸馏脱水后高温煅烧,即得到粒径分布较均匀,粒子内平均粒径在20-63nm,平均粒子内孔径在2.8-7.4nm,比表面积在95-212m2/g范围内局部可调的具有粒子内介孔结构的γ-Al2O3纳米粉末。本发明操作简便,生产条件温和、能耗和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制备的氧化铝粉体同时具有纳米尺寸、γ纳米晶相与介孔特性,在吸附、分离、催化剂及其载体、色谱柱材料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粒子 内介孔 结构 氧化铝 纳米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具有粒子内介孔结构的γ-氧化铝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1)、根据需要称取硫酸铝铵、氯化铝和碳酸氢铵,分别溶于二次水中,配成铝离子总浓度为0.3-0.5mol/L的氯化铝溶液或硫酸铝铵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混合溶液中硫酸铝铵/氯化铝的摩尔比范围为0-3,以及浓度为0.3-0.6mol/L的碳酸氢铵溶液,用微孔膜滤去溶液中的杂质;(2)、在氯化铝溶液或硫酸铝铵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聚乙二醇400,配制成含4-8wt%聚乙二醇400的Al3+浓度为0.3-0.5mol/L的铝盐A溶液,在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聚乙二醇2000,配成含1-8wt%聚乙二醇2000的0.3-0.6mol/L的碳酸氢铵B溶液,并加入氨水调节其pH值至9-10;(3)、在磁力搅拌下向碳酸氢铵B溶液中滴加1/2体积至等体积的铝盐A溶液,滴定完成后,继续搅拌至反应完全,离心分离沉淀,以二次水洗涤至检测无SO4 2-,然后干燥获得干粉末;(4)、将获得的干粉末加入到足量的正丁醇中,超声波分散后,充分回流,蒸馏脱除93-95℃的正丁醇-水的共沸物,当馏分温度升至正丁醇沸点115-120℃时,停止蒸馏,继续回流,然后减压蒸馏回收正丁醇,获得疏松的γ-Al2O3纳米粉体;(5)、将获得的γ-Al2O3纳米粉体在850-900℃煅烧,得到具有粒子内介孔结构的γ-Al2O3纳米粉末。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10125561.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