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归零码到归零码全光码型转换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66524.3 | 申请日: | 200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996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07-07-11 |
发明(设计)人: | 孙军强;王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1/35 | 分类号: | G02F1/35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曹葆青 |
地址: | 430074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归零码到归零码全光码型转换装置。该装置包括可调光衰减器、偏振控制器、非线性光波导、二个可调谐滤波器、二个可调谐延时线和四个光耦合器,其中,非线性光波导为PPLN光波导或AlGaAs光波导;第一光耦合器的一个端口依次与第一可调谐延时线和可调光衰减器相连后与第二光耦合器连接,构成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上臂;第一光耦合器的另一端口依次经过第三光耦合器、偏振控制器、非线性光波导与第二光耦合器相连,构成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下臂。本发明装置实现的全光码型转换灵活性好,响应速度快,可以工作在40Gbit/s的高速情况下,而且转换过程不受自发辐射噪声的影响,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以及可扩展性好等特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非归零码到归零码全光码型 转换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非归零码到归零码全光码型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第一至第四光耦合器(1、7、4、9)、第一、第二可调谐延时线(2、8)、可调光衰减器(3)、偏振控制器(5)、非线性光波导(6)和第一、第二可调谐滤波器(10、11),其中,非线性光波导(6)为PPLN光波导或AlGaAs光波导;第一光耦合器(1)设有四个端口(C、D、E、F),其中第一端口(C)与第四端口(F)呈对角位置,第二端口(D)与第三端口(E)呈对角位置,且第一端口(C)和第二端口(D)位于同一侧,第三端口(E)和第四端口(F)位于同一侧;第二光耦合器(7)设有四个端口(G、H、I、J),其中,第一端口(G)与第四端口(J)呈对角位置,第二端口(H)与第三端口(I)呈对角位置,且第一端口(G)和第二端口(H)位于同一侧,第三端口(I)和第四端口(J)位于同一侧;第一光耦合器(1)的第三端口(E)依次与第一可调谐延时线(2)和可调光衰减器(3)相连后与第二光耦合器(7)的第一端口(G)连接,构成马赫一曾德尔干涉仪的上臂;第一光耦合器(1)的第四端口(F)依次经过第三光耦合器(4)、偏振控制器(5)、非线性光波导(6)与第二光耦合器(7)的第二端口(H)相连,构成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下臂;第一光耦合器(1)的第一端口(C)对外提供非归零码信号光的输入端口,第二端口(D)闲置;第二光耦合器(7)的第三端口(I)与第四光耦合器(9)连接后分为两路,然后分别与第一、第二可调谐滤波器(10、11)相连,并对外分别提供归零码信号光和归零码空闲光的输出端口;第二可调谐延时线(8)的一端对外提供泵浦光的输入端口,其另一端与第三光耦合器(4)相连,其连接端口与第一光耦合器(1)和第三光耦合器(4)的连接端口位于同一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10166524.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脂溶物质的新型组合物
- 下一篇:发光器件、电子设备、和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