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浅敞式综合生化污水处理池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0710.7 | 申请日: | 2006-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132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汪一平;汪晓白;汪晓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一平;汪晓白;汪晓忠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C02F3/30;C02F1/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40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浅敞式综合生化污水处理池。它包括处理池、污水进口,出水口,排污管,给料及回流喷射装置和串联式半球网状纤维填料。所说的处理池呈长圆形,向上敞开,中间设有一级沉淀池,集水池,二级沉淀池;沿其周围设有螺旋式环形综合生化处理的池道,池道通过装置和相关设施,组成动态与静态微生物进行着相互结合与相互互补的综合、高效、彻底的生化反应。其间设有溢流堰和引流口,引流口的高低水平按从一级沉淀池—集水池—二级沉淀池以自流方式階梯设置,直至自流排污,达到节省能源、管理方便、投资省。它解决了污水池作为综合生化污处理在有限容积内的高效利用问题。它适用于不同规模的多种废水和污水处理。 | ||
搜索关键词: | 浅敞式 综合 生化 污水处理 | ||
【主权项】:
1、一种浅敞式综合生化污水处理池,包括处理池、污水进口(10),出水口(4),排污管(15、13、12),给料装置和泵阀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处理池呈长圆形,向上敞开,周围设有螺旋式环形综合生化处理的池道(11),中间设有一级沉淀池(1),集水池(2),二级沉淀池(3);一级沉淀池设有污水进口(10)和下接沉积物的排污管(12);集水池上设有回流喷射装置(8),下接有排污管(13);二级沉淀池上接有外排上清水的出水口(4),下接有排污管(15);其间设有溢流堰(5、9、16)和引流口(a、b、c),引流口的高低水平按从一级沉淀池—集水池—二级沉淀池以自流方式階梯设置;池道(11)中设有串联式半球网状纤维填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一平;汪晓白;汪晓忠,未经汪一平;汪晓白;汪晓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20130710.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