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烯酰胺类簇合物的制备与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00633.2 | 申请日: | 200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986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7-06-27 |
发明(设计)人: | 宁君;杨国权;赵前飞;梅向东;衣悦涛;马洪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277/56 | 分类号: | C07D277/56;C07D327/06;C07D417/14;A01N43/707;A01N43/24;A01P3/00;A01P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根据簇合效应原理,烯酰胺类簇合物的制备与应用。化合物如通式(I)所示,各取代基定义见说明书。本发明的化合物具有新颖的结构和很好的生物活性。例如可以防治小麦条锈病菌(Puccinia striifomis.)、小麦条黑粉菌(Urocystis agropyri)、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等引起的病害。有的化合物还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对旱稗(Echinochloa crusgalli)、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等表现一定的抑制性。 | ||
搜索关键词: | 烯酰胺类簇合物 制备 应用 | ||
【主权项】:
1.一类烯酰胺类化合物的簇合物,如通式(I)所示:
式中:G选自以下基团之一:
R’为H、卤原子、(未)取代C1-C12烷基,(未)取代C3-C8环烷基,(未)取代C2-C12烯基,(未)取代C3-C8环烯基,(未)取代C2-C12炔基,(未)取代含氮、氧、硫C1-C12烷基,(未)取代芳基,(未)取代芳杂环,(未)取代联苯等。当m=2,D可为
L也可为上面D列出的结构,还可选自以下基团之一:-CHR1-,![]()
![]()
R1为H、(未)取代C1-C18亚烷基,(未)取代C3-C8亚环烷基,(未)取代C2-C18亚烯基,(未)取代C3-C8亚环烯基,(未)取代C2-C18亚炔基,(未)取代含氮、氧、硫C1-C18亚烷基,(未)取代芳基,(未)取代芳杂环,(未)取代的含酰氨基的C1-C18亚烷基,磺酰基,(未)取代的含磺酰基的C1-C18亚烷基,(未)取代的含磺酸基的C1-C18亚烷基等;R2为(未)取代C1-C18亚烷基,(未)取代C3-C8亚环烷基,(未)取代C2-C18亚烯基,(未)取代C3-C8亚环烯基,(未)取代C2-C18亚炔基,(未)取代含氮、氧、硫C1-C18亚烷基,(未)取代芳基,(未)取代芳杂环,(未)取代的含酰氨基的C1-C18亚烷基,磺酰基,(未)取代的含磺酰基的C1-C18亚烷基,(未)取代的含磺酸基的C1-C18亚烷基等;R3、R4可相同或不同,分别选自(未)取代C1-C18亚烷基,(未)取代C3-C8亚环烷基,(未)取代C2-C18亚烯基,(未)取代C3-C8亚环烯基,(未)取代C2-C18亚炔基,(未)取代含氮、氧、硫C1-C18亚烷基,(未)取代芳基,(未)取代芳杂环,(未)取代的含酰氨基的C1-C18亚烷基,磺酰基,(未)取代的含磺酰基的C1-C18亚烷基,(未)取代的含磺酸基的C1-C18亚烷基等。R5为H、卤素,(未)取代C1-C8烷基,(未)取代C3-C8环烷基,(未)取代C2-C8烯基,(未)取代C3-C8环烯基,(未)取代C2-C8炔基,(未)取代含氮、氧、硫C1-C8烷基,(未)取代芳基,(未)取代芳杂环,n=0,1,2当m=3时,D可为![]()
L同上。当m=4时,D可为![]()
L同上。R6为(未)取代C1-C8亚烷基,(未)取代C3-C8亚环烷基,(未)取代C2-C8亚烯基,(未)取代C3-C8亚环烯基,(未)取代C2-C8亚炔基,(未)取代含氮、氧、硫C1-C8亚烷基,(未)取代亚芳基,(未)取代亚芳杂基视实际需要,中间连接部分可仅由D或L部组成。...及其立体异构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10000633.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