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声波微分离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50189.5 | 申请日: | 2007-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9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丁杰雄;陈勇;郭辉;李迅波;王宇翔;肖茜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21/28 | 分类号: | B01D21/28;B01J19/1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荔 |
地址: | 610054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波微分离器,由超声波换能器(4)、反射层(1)、硅片(3)、进流口(5)、浊流口(6)、洁流口(7)构成。分离腔(2)成长方体状,分离腔(2)一头与进流口(5)相通,另外一头与浊流口(6)、洁流口(7)相通。在远离反射层方向的硅片(3)上,安装有多个阻抗相等、极化方向相同的超声波换能器(4)。超声波换能器(4)的排列走向垂直于进流口(5)与浊流口(6)的连线。本发明克服了微粒提前沉降影响分离,浊流混流到洁流等分离效果不佳,浊流口位置不能准确定位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避免了清浊混流现象,层流的稳定,分离效果好,能准确确定浊流出口处的开口位置的装置,制造方便,可以广泛运用。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波 微分 | ||
【主权项】:
1.超声波微分离器,由超声波换能器(4)、反射层(1)、硅片(3)、进流口(5)、浊流口(6)、洁流口(7)构成,硅片(3)成凹形状,和反射层(1)贴在一起围成的分离腔(2),分离腔(2)成长方体状,分离腔(2)一头与进流口(5)相通,分离腔(2)另外一头与浊流口(6)、洁流口(7)相通,其特征在于远离反射层方向的硅片(3)上,安装有多个超声波换能器(4),超声波换能器(4)之间的阻抗相等,极化方向相同;超声波换能器(4)的排列走向垂直于进流口(5)与浊流口(6)的连线。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10050189.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AM模式状态反馈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补骨脂酚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