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控铜线对接钎焊平台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21180.9 | 申请日: | 200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8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郭福;徐广臣;何洪文;夏至东;雷永平;史耀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3/00 | 分类号: | B23K3/00;B23K3/047;B23K3/08;B23K10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慧 |
地址: | 10002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为可控铜线对接钎焊平台,属于材料制备与连接领域。铜线(9)一端置于模具U型槽(23)中,另一端与X-Y-Z三维移动平台(7)相连接;钎料(10)放置于铜线之间的U型槽(23)内。模具(8)与下方的加热板(3)直接接触,加热板与控温仪(4)连接。热电偶(5)一端连在控温仪(4)和记温仪(6)上,另一端与模具(8)表面接触,从而控制和获得钎焊温度。通过冷却风扇(12)为模具及接头提供快速的降温速率。通过与目镜相连的摄像头(13)采集图像,并将整个钎焊过程显示在计算机屏幕(16)上,可方便铜线间距调节。本发明可精确控制钎焊铜线间隙,固定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厚度,钎焊材料即可以是焊球也可以是焊膏。 | ||
搜索关键词: | 可控 铜线 对接 钎焊 平台 | ||
【主权项】:
1.可控铜线对接钎焊平台,其特征在于: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主要包括有三部分,上部包括有显微成像和拍摄装置,中部包括有冷却风扇(12)、X-Y-Z三维移动平台(7)、模具(8)和放置在模具(8)内的铜线(9)、钎料(10),下部包括有用于给模具(8)加热的加热板(3)、用于控制模具(8)表面温度的控温仪(4)和记温仪(6);其中,模具(8)放置在加热板(3)的上表面,控温仪(4)与加热板(3)相连接,热电偶(5)的一端连接在控温仪(4)和记温仪(6)上,另一端直接与模具(8)的表面相接触;在模具(8)的U型槽(23)内放置有两支铜线(9),在两支铜线(9)之间放置有钎料(10),右侧的铜线(9)的右端与X-Y-Z三维移动平台(7)相连接;在模具(8)的右上方设置有冷却风扇(12);在模具(8)的正上方按从下到上的顺序依次设置有显微镜物镜(15)、显微镜目镜(14),在显微镜目镜(14)的正上方放置有与计算机(16)相连接的摄像头(1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10121180.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压起下管串的卡瓦装置
- 下一篇:前后输出脚动两位八速变速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