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压控制振荡器的对称噪声滤波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34883.5 | 申请日: | 200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94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杨丰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汉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B5/12 | 分类号: | H03B5/1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028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压控振荡器芯片的制造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压控振荡器的VCO对称噪声滤波技术。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4个差分对管M1~4中,差分对管M1的栅极与差分对管M2的漏极相连,差分对管M2的栅极与差分对管M1的漏极相连,差分对管M1的栅极与差分对管M2的源极相互连接到节点A,形成互锁的形式;差分对管M3的栅极与差分对管M4的漏极相连,差分对管M4的栅极与差分对管M3的漏极相连,差分对管M3的栅极与差分对管M4源极相互连接到节点B,同样形成互锁的形式。利用本发明后可以进一步抑制电流源的噪声。 | ||
搜索关键词: | 电压 控制 振荡器 对称 噪声 滤波 技术 | ||
【主权项】:
1.电压控制振荡器的对称噪声滤波技术,在4个差分对管(M1~4)中,差分对管(M1)的栅极与差分对管(M2)的漏极相连,差分对管(M2)的栅极与差分对管(M1)的漏极相连,差分对管(M1)的栅极与差分对管(M2)源极相互连接到节点(A),形成互锁的形式;差分对管(M3)的栅极与差分对管(M4)的漏极相连,差分对管(M4)的栅极与差分对管(M3)的漏极相连,差分对管(M3)的栅极与差分对管(M4)源极相互连接到节点(B),同样形成互锁的形式;差分对管(M1)的栅极与差分对管(M3)的漏极相连于节点(E),差分对管(M2)的栅极与差分对管(M4)的漏极相连于节点(D),在节点(E)于(D)之间并接电感(Ld)和可变电容(Cd);其特征是:在节点(A)上通过电感(Lx1)连接到差分对管(M0)的漏极节点(F),在节点(A)与零电位之间产生一个寄生电容(Cp1);在节点(F)和零电位之间并接电容(Cx),差分对管(M0)的源极接零电位,栅极由外部控制;在节点(B)上通过电感(Lx2)连接到节点(C),在节点(B)与零电位间产生一个寄生电容(Cp2);在节点(C)和电源之间串接包括电阻(Rb)和电感(Lb)的键合电感模型,在节点(C)与零电位之间串接包括电阻(Rf)与电容(Cf)的电源滤波电容模型,由电感(Lx2)和PMOS对差分对管M3、差分对管(M4)的源极产生的寄生电容(Cp2)谐振在2ω0上,在(B)点形成一个对2ω0频率的高阻抗,这样来自电源线端的2ω0±ωm噪声不能在PMOS对差分对管(M3)、差分对管(M4)中变频到载波频段形成相位噪声,从而在源头上抑制与电流源相关的噪声形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汉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汉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10134883.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儿童用碗
- 下一篇:一卡多号业务的补充业务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