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38924.8 | 申请日: | 200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5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肖丹;杨秀培;蔡明发;袁红雁;赵书林;王春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G01N33/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5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主要适用于药物临床和生命科学等领域中的微量样品检测。它包括激发光路(10)、分离微柱(20)和荧光收集光路(30),所述激发光路(10)、荧光收集光路(30)的轴线成直角交汇,且激发光路(10)与分离微柱(20)同轴,所述激发光路(10)、分离微柱(20)之间设置有光导纤维(40),该光导纤维(40)的前端与激发光路(10)耦合,而其后端则伸至分离微柱(20)的检测窗口(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较高的荧光激发效率,光学结构简单、体积小,直接实现样品的荧光激发,有利于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可与毛细管电泳、毛细管液相色谱和流动注射等微柱分离系统联用。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诱导 荧光 检测器 | ||
【主权项】:
1.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包括激发光路(10)、分离微柱(20)和荧光收集光路(30),其特征是:所述激发光路(10)、荧光收集光路(30)的轴线成直角交汇,且激发光路(10)与分离微柱(20)同轴;所述激发光路(10)、分离微柱(20)之间设置有光导纤维(40),该光导纤维(40)的前端与激发光路(10)耦合,而其后端则伸至分离微柱(20)的检测窗口(2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10138924.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辐射手机
- 下一篇:信息排序及建立初始网络通讯录的方法、系统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