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解决锻钢曲轴磁痕问题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58694.1 | 申请日: | 200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0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石顺;徐高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顺 |
主分类号: | B21J5/00 | 分类号: | B21J5/00;B21J1/00;C22C33/04;C21C7/06;C21C7/10;B22D37/00;B21K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1301辽宁省灯塔市张***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解决锻钢曲轴磁痕问题的方法。主要是为解决目前生产的锻钢曲轴磁痕废品率高的问题而研制的。模铸钢采用电炉+LF+VD冶炼,炉料由废钢、生铁组成配C量大于1.00%,做好去气、夹杂物;氧化后,保持P≤0.010%,C≥0.015%;出钢温度>1650℃进入LF炉,加入脱氧物质,化学成分调好后,钢水温度达到1620-1630℃时,吊包进入VD炉在极限真空度≤67Pa下保持15-20分钟进行镇静,浇注采用氩气保护,浇注温度为1530-1540℃,浇注帽口用中细流充填,钢锭模温度控制在30-100℃,轧后缓冷≤200℃。锻造时将曲轴毛坯R角加大到6-8mm,终锻温度控制不低于1200℃,曲轴热切边温度大于1050℃。优点是曲轴磁痕废品率少。 | ||
搜索关键词: | 解决 曲轴 问题 方法 | ||
【主权项】:
1. 解决锻钢曲轴磁痕问题的方法:模铸钢采用电炉+LF+VD冶炼,炉料由废钢、生铁组成配C量大于1.00%,做好去气、夹杂物,氧化完成后,保持P≤0.010%,C≥0.015%;其特征是出钢温度大于1650℃进入LF炉,然后根据要求加入规定数量的脱氧物质,待化学成分调整达到规定的范围后,钢水温度达到1620—1630℃时,吊包进入VD炉,VD炉处理时在极限真空度≤67Pa下保持15—20分钟,不破坏真空进行镇静,浇注时采用氩气保护,浇注温度为1530—1540℃,同时控制好浇注速度,钢液在锭模内连续平稳上升,浇注帽口用中细流充填,保证帽口有充足的填充时间,钢锭模温度控制在30—100℃,执行正常的红转,轧后缓冷≤200℃;锻造过程控制:将曲轴毛坯R角加大到6—8mm,终锻温度控制不低于1200℃,曲轴热切边温度大于105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顺,未经石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10158694.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