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能束流多晶硅提纯装置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175384.0 申请日: 2007-09-29
公开(公告)号: CN101219789A 公开(公告)日: 2008-07-16
发明(设计)人: 李合非;宋连红;逄广林;徐惠彬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主分类号: C01B33/037 分类号: C01B33/037
代理公司: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周长琪
地址: 100083***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高能束流提纯多晶硅的装置,包括有真空室、真空电磁感应熔炼单元、电子束熔炼单元、等离子熔炼单元、定向凝固单元。真空电磁感应熔炼单元安装在真空室的凹形面上;电子束熔炼单元的A电子枪安装在真空室的左斜面上,B电子枪安装在真空室的右斜面上;等离子熔炼单元的A等离子枪安装在真空室的左壳体上,B等离子枪安装在真空室的右壳体上;定向凝固单元的连接座安装在真空室的隔板上;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融合了真空电磁感应熔炼、等离子熔炼、电子束熔炼、以及定向凝固四种技术的利用高能束流提纯多晶硅的装置,该提纯装置顺次对99.9%的金属硅进行真空电磁感应熔炼、电子束熔炼、等离子熔炼、定向凝固后可获得纯度达到99.9999%的生产太阳能电池用的多晶硅。解决了目前化学法生产太阳能级硅存在的设备投入大,成本高,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缺陷。
搜索关键词: 高能 多晶 提纯 装置
【主权项】:
1.一种高能束流多晶硅提纯装置,包括有等离子熔炼单元、电子束熔炼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定向凝固单元(1)、真空室(2)、真空电磁感应熔炼单元(5),真空电磁感应熔炼单元(5)安装在真空室(2)的凹形面(215)上;电子束熔炼单元的A电子枪(41)安装在真空室(2)的左斜面(213)上,B电子枪(42)安装在真空室(2)的右斜面(214)上;等离子熔炼单元的A等离子枪(31)安装在真空室(2)的左壳体(216)上,B等离子枪(32)安装在真空室(2)的右壳体(217)上;定向凝固单元(1)的连接座(182)安装在真空室(2)的隔板(201)上;所述真空室(2)被隔板(201)分隔成上真空腔(211)和下真空腔(212);真空室(2)的顶部设有左斜面(213)、凹形面(215)、右斜面(214),且左斜面(213)与右斜面(214)之间是凹形面(215);上真空腔(211)内安装有蒸发盘(202)、集料盘(204),且蒸发盘(202)放置在集料盘(204)的上方;B接口(203)设在上真空腔(211)的壳体上;所述真空电磁感应熔炼单元(5)从上至下设有连续填料室(509)、闸板阀(508)、真空容料室(507)、坩埚(501)、流量控制盘(503);连续填料室(509)的上部设有A接口(510)和C接口(511),连续填料室(509)的底部与梯形真空容料室(507)的进料口(571)之间设有闸板阀(508);真空容料室(507)的上部安装有匀料电机(506),匀料电机(506)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505)与匀料水冷轴(504)的一端连接,匀料水冷轴(504)另一端一直沿伸至坩埚(501)内,匀料水冷轴(504)置于真空容料室(507)内;坩埚(501)的底部设有一通孔,通孔上安装有流量控制盘(503),坩埚(501)的埚体四周外部缠绕有水冷高频感应线圈(502);所述定向凝固单元(1)包括有支架组件(11)、调节件(12)、驱动组件(15)、凝固组件(18);支架组件(11)的支架(101)的上顶板(111)上从左至右开设有B孔(107)、A孔(106)、C孔(108),支架(101)的下顶板(112)上从左至右开设有D孔(109)、E孔(110),下顶板(112)与电机安装板(102)之间连接有齿轮安装箱(103),电机安装板(102)的端面连接有下盖板(105);调节件(12)包括有钢球、弹簧(126)、轴承(124)、夹紧件(123)、挡板(122)、底座(121),夹紧件(123)的轴中心设有A轴孔(128),A轴孔(128)的四周设有多个通孔(127),通孔(127)内用于放置弹簧(126),挡板(122)的轴中心设有B轴孔(129),底座(121)的轴中心设有C轴孔(130),挡板(122)与底座(121)采用螺纹孔与螺钉连接;驱动组件(15)包括有A丝杠(151)、B丝杠(152)、A齿轮(153)、B齿轮(154)、C齿轮(155)、D齿轮(156)、E齿轮(157)、A轴承(158)、B轴承(159)、C轴承(160)、D轴承(161)、E轴承(162)、F轴承(163)、G轴承(164)、H轴承(165)、传动轴(166);H轴承(165)套接在B丝杠(152)的一端,B丝杠(152)的另一端顺次套接有A轴承(158)、E齿轮(157)、D轴承(161);G轴承(164)套接在A丝杠(151)的一端,A丝杠(151)的另一端顺次套接有C轴承(160)、C齿轮(155)、F轴承(163)、B齿轮(154);B轴承(159)套接在传动轴(166)的一端,传动轴(166)的另一端顺次套接有D齿轮(156)、E轴承(162);A齿轮(153)与B齿轮(154)啮合,D齿轮(156)分别与C齿轮(155)、E齿轮(157)啮合;B齿轮(154)上设有多个圆形盲孔(166);A齿轮(153)通过联轴器(168)与拉坯电机(167)的输出轴连接,联轴器(168)安装在电机安装板(102)上;凝固组件(18)的长套管(183)的管座(194)安装在升降座(181)上,且管座(194)上设有进水口(188)、出水口(189),长套管(183)另一端顺次穿过连接座(182)、连接件(184)后端部套接有水冷坩埚(185),长套管(183)内安装有冷却水管(186),且冷却水管(186)的一端与进水口(188)导通;套接在长套管(183)上的连接座(182)的下端盖(192)与支架(101)的上顶板(111)连接,上端盖(193)安装在真空室(2)的隔板(201)上,连接座(182)上的D接口(187)用于滴加密封油,连接座(182)内安装有多个垫圈;连接件(184)用于实现水冷坩埚(185)与长套管(183)的装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10175384.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