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冷联供和储能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3270.8 | 申请日: | 200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54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程文龙;孟广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15/04 | 分类号: | F25B15/04;H01M8/06;H01M8/04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26***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冷联供和储能装置,特征是经换热器预热后的燃料气和空气进入燃料电池反应输出电能,产生的高温废气经换热器后进入蒸气发生器;由经过换热器的热水管道供热;由蒸气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吸收器构成的氨吸收制冷循环制冷;吸收器与蒸发器之间的液氨管道与液氨储存罐相连,吸收器与蒸气发生器之间的浓氨水管道、稀氨水管道分别与浓氨水储存罐、稀氨水储存罐相连,进行储能;空气进入换热器之前可先进入水回收器,废气在水回收器中冷凝回收其中的水。该装置能够实现热电冷三联供,储能密度高,可回收排气中的水分,易于小型化和风冷化,可使能量利用效率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50-80%提高到80-92%。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体 氧化物 燃料电池 热电 冷联供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冷联供和储能装置,包括:空气吸气口(K1)与供空气管道相连的空气压气机(C1),其空气排气口(K2)通至换热器(H1)的空气入口(K3);换热器(H1)的空气出口(K4)经管道连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的氧化气入口(K5);燃料吸气口(K6)与供燃料气管道相连的燃料气压气机(C2),其燃料排气口(K7)与换热器(H1)的燃气入口(K8)相连;换热器(H1)的燃气出口(K9)通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的燃料气入口(K10);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的反应气排口(K11)通至燃烧器(B)的燃烧气进口(K12),燃烧器(B)的废气排口(K13)通至换热器(H1)的废气入口(K14);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H1)上设有热水出口(K15)连至热水供水管道,其水入口(K16)与水泵(P1)的出口(K17)相连,水泵(P1)的入口(K18)与回水管道相连;换热器(H1)的废气出口(K19)通至蒸气发生器(G)的热源气入口(K20),蒸气发生器(G)的热源乏气出口(K21)与环境相通;蒸气发生器(G)的初氨蒸气出口(K22)与精馏器(F)的初氨蒸气入口(K23)相连;精馏器(F)的氨液出口(K24)与蒸气发生器(G)的氨液入口(K25)相连;精馏器(F)的氨蒸气出口(K26)与冷凝器(C)的氨蒸气入口(K27)相连;冷凝器(C)的液氨出口(28)与液氨三通阀(F1)的入口(K29)相连;液氨三通阀(F1)的出口(K30)通过液氨节流阀(F2)与蒸发器(E)的液氨入口(K31)相连;液氨三通阀的旁通出口(K32)与液氨储存罐(T1)相连;蒸发器(E)的蒸气出口(K33)与吸收器(A)的蒸气入口(K34)相连;吸收器(A)的浓氨水出口(K35)与溶液泵(P2)的溶液入口(K36)相连;溶液泵(P2)的溶液出口(K37)与浓氨水三通阀(F3)的入口(K38)相连;浓氨水三通阀(F3)的出口(K39)与溶液换热器(H2)的浓氨水入口(K40)相连;浓氨水三通阀(F3)的旁通出口(K41)与浓氨水储存罐(T2)相连;溶液换热器(H2)的浓氨水出口(42)与蒸气发生器(G)的浓氨水入口(K43)相连;蒸气发生器(G)的稀氨水出口(K44)与溶液换热器(H2)的稀溶液入口(K45)相连;溶液换热器(H2)的稀溶液出口(K46)与稀氨水三通阀(F4)的入口(K47)相连;稀氨水三通阀(F4)的出口(K48)通过稀氨水节流阀(F5)与吸收器(A)的稀溶液入口(K49)相连;稀氨水三通阀(F4)的旁通出口(K50)与稀氨水储存罐(T3)相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20033270.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襟翼舵的十字头传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热开水瓶水尺的固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