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起降直捷紧凑全能立交桥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3824.0 | 申请日: | 2007-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57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易晓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易晓俊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160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起降直捷紧凑全能立交桥,层数少,分为地上层(上层)、地面层(中层)、地下层(下层)共三层,纵横两个方向的道路在立交处一个向的主道升起另一个下降、主车道起(降)与对向降(起)前后错位方式,所有行车目标行车角与操作行车角相等、行车方向直接,高效利用垂直的每层空间、地面层的利用率达100%、上层、下层利用率达80%,坡度小坡程短,占用地面面积少;从四个方向进入立交桥的车辆均可直行、左转、右转、调头,行人过道建造在地面层的中心区,车辆可以少路程、少坡度、少坡程、少转弯快速通过,行人可以无障碍、短路程通过。有预留空间及设施,时代变化及特发性堵车可以应对。 | ||
搜索关键词: | 起降 紧凑 全能 立交桥 | ||
【主权项】:
1. 起降直捷紧凑全能立交桥,其特征是:上层、中层、下层共三层,上层的左右直行起坡车道(123)在其对向的上层降坡直行车道(12)的前面,则是左右直行起坡车道(123)与其对向的上层降坡直行车道(12)的前后错位,上层左转分流口(2)不影响其下面的车道高度空间;下层的左右直行降坡车道(-123)在其对向的下层起坡直行车道(-12)的前面,则是左右直行降坡车道(-123)与其对向的下层起坡直行车道(-12)的前后错位,下层左转分流口(-2)高度空间满足,纵向的直行由左右直行起坡车道(123)、上层直行车道(11)、上层降坡直行车道(12)组成,纵向的左行由左右直行起坡车道(123)、上层左转分流口(2)、上层左转车道(21)、上层左右转合流口(23)、上层左右合流降坡车道(5)组成,纵向的右行由左右直行起坡车道(123)、上层直行车道(11)、上层右转分流口(3)、上层右转车道(31)、上层左右转合流口(23)、上层左右合流降坡车道(5)组成,纵向的调头由调头引导车道(4)、小车调头车道(41)、大车调头车道(42)组成,横向的直行由左右直行降坡车道(-123)、下层直行车道(-11)、下层起坡直行车道(-12)组成,横向的左行由左右直行降坡车道(-123)、下层左转分流口(-2)、下层左转车道(-21)、下层左右转合流口(-23)、下层左右合流起坡车道(-5)组成,横向的右行由左右直行降坡车道(-123)、下层直行车道(-11)、下层右转分流口(-3)、下层右转车道(-31)、下层左右转合流口(-23)、下层左右合流起坡车道(-5)组成,横向的调头由调头引导车道(4)、小车调头车道(41)、大车调头车道(42)组成;中层的中心区十字行人过道(1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易晓俊,未经易晓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20053824.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