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轮胎气体连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4970.8 | 申请日: | 200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19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晋西;陈文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C23/00 | 分类号: | B60C2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晓兵;李玉盛 |
地址: | 400050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轮胎气体连通装置,包括车轮和导气管道,其中:在所述车轮上设置有连接装置,连接装置经导气管道与气体连通控制装置连通;气体连通控制装置的阀门分别与左、右两个前车轮或左、右两个后车轮相连接;气体连通控制装置经导气管道与储气罐相连接;在储气罐上设置有自动充气装置,自动充气装置与转动的车轴连接,在车轮轴转动时,带动自动充气装置向储气罐内加入气体。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轮胎气体连通装置,使汽车的两前轮或两后轮的气体的连通;而一旦有一个轮胎被扎破,两个轮胎和储气罐同时放气,延长了泄气时间,达到了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不至于因某个轮胎被扎破而跑偏的目的;能够有效防止车辆在高速行驶中突然发生爆胎的事故,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保障车辆的安全。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轮胎 气体 连通 装置 | ||
【主权项】:
1.车辆轮胎气体连通装置,包括车轮(1)和导气管道(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轮(1)上设置有连接装置(3),连接装置(3)经导气管道(2)与气体连通控制装置(4)连通;气体连通控制装置(4)的阀门分别与左、右两个前车轮或左、右两个后车轮相连接;气体连通控制装置(4)经导气管道(2)与储气罐(6)相连接;在储气罐(6)上设置有自动充气装置(7),自动充气装置(7)与转动的车轴连接,在车轮轴转动时,带动自动充气装置(7)向储气罐(6)内加入气体;所述的连接装置(3),由转盘(10)、法兰盘(11)和法兰盘盖(12)组成;转盘(10)可转动式设置在法兰盘(11)和法兰盘盖(12)之间,法兰盘(11)和法兰盘盖(12)采用连接件(14)连接;所述的气体连通控制装置(4),四通管接头(18)、单向阀(19)、三通管接头(20)、梭阀(21)以及管道组成;四通管接头(18)的一个接头与储气罐(6)相连通,其另外两个接头经管道与单向阀(19)相连通,第四个接头经管道与梭阀(21)的一个接头连通;三通管接头(20)的一个接头与单向阀(19)相连通,其另外一个接头与梭阀(21)的一个接头连通,第三个接头经与导气管道(2)与车胎的进气嘴相连接,气体连通控制装置(4)上的左、右两个三通管接头(20)分别与汽车的左、右两个前车轮或左、右两个后车轮的车胎进气嘴相连接;所述的梭阀(21),设置有三个接头分别与四通管接头(18)的一个接头和左、右两个三通管接头(20)的一个接头相连接;在梭阀(21)内设置有阀腔(25),阀腔(25)经通气孔(26)与其三个接头相连通,在阀腔(25)内设置有移动梭体(27),移动梭体(27)能够在阀腔(25)内移动;所述的储气罐(6),由罐体(30)和罐盖(31)组成,罐体(30)内设置有储气腔(32),储气腔(32)内设置可移动式活塞(33);罐体(30)上设置有进气口(35)和出气口(36),进气口(35)与自动充气装置(7)相连通,出气口(36)与四通管接头(18)的一个接头相连通;螺杆(38)的一端与活塞(33)相连接,螺杆(38)上配置有螺母(37)和平面涡圈弹簧(39);所述的自动充气装置(7),包括槽形凸轮(42)和打气筒(43),槽形凸轮(42)与汽车的车轴(44)相连接,随同其做圆周旋转运动;打气筒(43)由外筒(45)、内筒(47)、打气活塞(49)以及气体通道(50)组成,外筒(45)连接在槽形凸轮(42)的环形槽(52)内,槽形凸轮(42)随同车轴(44)做圆周运动时,带动外筒(45)做径向往复运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学院,未经重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20124970.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