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家用燃气灶具操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4057.7 | 申请日: | 200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08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高明煜;曾毓;吕新潮;朱红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F24C3/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18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家用燃气灶具的操控装置。目前智能燃气灶具的操作按键的机械寿命较短,同时显示效果不好。本实用新型包括单片机、感应式按键、振荡电路、半波整流电路、DC/DC升压电路、荧光显示屏和荧光显示屏驱动电路。振荡电路与半波整流电路连接,半波整流电路和荧光显示屏驱动电路与单片机连接,感应式按键与半波整流电路连接,DC/DC升压电路和荧光显示屏均与荧光显示屏驱动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感应式按键时,通过单片机检测下降的AD转换值,判断有键按下,并由荧光显示屏显示操作状态。荧光显示屏亮度较高,显示清晰,同时采用非接触式感应按键也大大提高了智能灶具的使用寿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用 燃气灶具 操控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家用燃气灶具操控装置,包括单片机(3)、感应式按键(7)、振荡电路(1)、半波整流电路(2)、DC/DC升压电路(4)、荧光显示屏(5)和荧光显示屏驱动电路(6),其特征在于:振荡电路包括反相器(CD4069)、晶体振荡器(X)、启振电阻(R1)、启振电容(C1)和(C2);启振电容(C1)和(C2)串联后与启振电阻(R1)和晶体振荡器(X)并联,并联后的一端与反相器(CD4069)的1脚连接,另一端与反相器(CD4069)的2脚和3脚连接;反相器(CD4069)的4脚和5脚连接,7脚、9脚、11脚、1 3脚接地,8脚、10脚、12脚悬空,14脚接+4V电源;半波整流电路包括一级耦合电容(C3)、二级耦合电容(C4)、滤波电容(C5)、放电二极管(D1)和(D3)、整流二极管(D2)、分压电阻(R2)、放电电阻(R3);一级耦合电容(C3)的一端与反相器(CD4069)的6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感应式按键7、分压电阻(R2)的一端、放电二极管(D3)的正极和二级耦合电容(C4)的一端连接;分压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放电二极管(D3)的负极与+4V电源连接,二级耦合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与放电二极管(D1)的负极和整流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放电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整流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单片机、滤波电容(C5)的一端和放电电阻(R3)的一端连接,滤波电容(C5)的另一端和放电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DC/DC升压电路包括DC/DC控制芯片(MC33063)、升压电感(L1)、升压整流二极管(D4)、振荡电容(C6)、电流采样电阻(R4)、电压采样电阻(R5)、反馈电阻(R6)和(R7)、输入滤波电容(E1)、输出滤波电容(E2)和(E3);DC/DC控制芯片(MC33063)的1脚与升压整流二极管(D4)的正极和升压电感(L1)的一端连接;升压整流二极管(D4)的负极分别与输出滤波电容(E2)和(E3)正极和反馈电阻(R7)的一端连接,输出滤波电容(E2)和(E3)的负极接地;反馈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DC/DC控制芯片(MC33063)的5脚和反馈电阻(R6)的一端连接,反馈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升压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流采样电阻(R4)、电压采样电阻(R5)的一端和DC/DC控制芯片(MC33063)的7脚连接,电压采样电阻(R5)的另一端与DC/DC控制芯片(MC33063)的8脚连接,电流采样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12V电源、输入滤波电容(E1)的正极和DC/DC控制芯片(MC33063)的6脚连接;输入滤波电容(E1)的负极、DC/DC控制芯片(MC33063)的2脚和4脚接地;振荡电容(C6)的一端与DC/DC控制芯片(MC33063)的3脚连接,另一端接地;荧光显示屏驱动电路包括达林顿反相器(ULN2003),八个阳极控制三极管(Q1)~(Q8),六个栅极控制三极管(Q9)~(Q14),灯丝控制三极管(Q15),十五个基极驱动电阻(R8)~(R15)、(R16)~(R21)和(R36),十四个上拉电阻(R22)~(R29)和(R30)~(R35);灯丝控制三极管(Q15)的集电极与荧光显示屏的灯丝的一端连接,灯丝的另一端与+4V电源连接,基极与基极驱动电阻(R36)的一端连接,基极驱动电阻(R36)的另一端与单片机连接,发射极接地;每个阳极控制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荧光显示屏对应的阳极连接,每个栅极控制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荧光显示屏对应的栅极连接;每个阳极控制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对应的基极驱动电阻(R8)~(R15)的一端连接,每个栅极控制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对应的基极驱动电阻(R16)~(R21)的一端连接,所有基极驱动电阻(R8)~(R15)和(R16)~(R21)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上拉电阻(R22)~(R29)和(R30)~(R35)的一端,以及达林顿反相器(ULN2003)对应的输出端脚连接,达林顿反相器(ULN2003)的输入端脚与单片机连接;每个阳极控制三极管和每个栅极控制三极管的发射极,以及所有上拉电阻(R22)~(R29)和(R30)~(R35)的另一端均与DC/DC升压电路的升压整流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20184057.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活塞式灌装机多缸筒精度微调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苹果汁恒压流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