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高通量纳升级微液滴形成和固定方法、其专用芯片及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1219.6 | 申请日: | 2008-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0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秦建华;施维维;叶囡楠;林炳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02 | 分类号: | C12Q1/02;C12M1/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 晨 |
地址: | 116023***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高通量纳升级微液滴形成和固定方法、其专用芯片及应用;方法过程为:将芯片上的连续相和分散相入口通过特氟龙管分别与两个注射泵相连接,在注射泵驱动下,将连续相和分散相分别注入芯片,在T型微液滴生成区形成连续的包裹有单个线虫的微液滴;产生的微液滴进入液滴捕获阵列,被顺序地捕获于圆形的液滴捕获器中;微液滴被完全捕获后,对单个线虫在液滴微环境中的行为进行检测。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将微流控芯片液滴技术与单个线虫行为分析相结合,利用芯片上各种功能单元灵活组合、规模集成的特征,在短时间内产生并固定大量包裹有单个线虫的微液滴,首次实现了在微流控芯片上对高通量单个线虫的行为分析。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微流控 芯片 通量 升级 微液滴 形成 固定 方法 专用 应用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高通量纳升级微液滴形成和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过程为:将芯片上的连续相和分散相入口通过特氟龙管分别与两个注射泵相连接,在注射泵驱动下,将连续相和分散相分别注入芯片,既而在T型微液滴生成区形成连续的包裹有单个线虫的微液滴;连续产生的微液滴在注射泵驱动下继续流动并进入液滴捕获阵列,使液滴在分叉处选择进入特定的流阻较小的路径,从而被顺序地捕获于圆形的液滴捕获器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011219.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