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0~30吨底漏钢包炉外精炼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11903.4 | 申请日: | 2008-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2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傅排先;刘宏伟;康秀红;夏立军;李殿中;李依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1C7/00 | 分类号: | C21C7/00;C21C7/07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016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10-30吨底漏钢包的炉外精炼技术,具体为一种10~30吨底漏钢包炉外精炼方法。本发明方法主要采用早期电渣保护技术、电渣加热技术、长时间吹氩精炼技术、防止塞杆粘包技术、防止塞杆变形技术、避免卷气、夹杂技术及炉衬保护技术等。成功解决了吹氩气精炼时间不足防止卷气、夹杂及以及塞杆变形、打不开钢包等问题。合理设计了电加热输出功率和吹氩位置、吹氩量、吹氩时间,有效的对金属液进行除气、脱硫、去夹杂等,显著的提高了钢水的质量。本发明主要通过对10~30吨钢包进行电渣加热,同时长时间进行通氩精炼,以石墨为电极,输出功率能够满足温降速度最快时所需的功率,保证钢液温度稳定不降低。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10 30 吨底漏 钢包 精炼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10~30吨底漏钢包炉外精炼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早期电渣保护技术、电渣加热技术、控制钢包金属液温度、长时间吹氩精炼技术:(1)早期电渣保护技术,在钢水出炉以前,在钢包的底部放置厚100~500mm的电渣;(2)电渣加热技术,在钢水出炉以后,通过电渣加热对钢包炉外精炼提供热源,在长时间吹氩气条件下,保证钢液温度均匀、稳定;(3)控制钢包金属液温度,以石墨为电极,将石墨电极放置在金属液上部的保护电渣中,功率为70~200KW,通电时间为20~60分钟;(4)长时间吹氩精炼技术,在电渣加热的同时进行长时间吹氩精炼,吹氩位置在距钢包中心0.5R~0.7R,R为钢包半径,氩气压力为0.2~0.8MPa,压力管道内径3~15mm,吹氩时间25~45分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011903.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