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弱膨胀土质条件下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31378.2 | 申请日: | 200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0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郭腊生;田崇义;蒋琪;丁明申;覃勇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8 | 分类号: | E02D5/38;E02D5/66;E02D7/02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410004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弱膨胀土质条件下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法,以及预应力管桩工程施工特点,从管桩设计、设备选型、施工管理、质量监测各个环节入手,我们采取了诸如取消桩尖、引孔取土、动态监测、全真试桩、防雨排渍以及封底、复打、跳打等措施,开展预防和纠正两方面的工作,将膨胀土质条件下预应力管桩施工过程中的挤土效应的危害程度降低到设计和规范允许范围内。本施工方法适用于市郊区或乡镇等对声噪要求较低的工业与民用建筑预应力管桩地基处理施工,适合地质条件为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类尤其是持力层为强风化或中风化岩层、密实的砂层(或卵石层)以及具有弱膨胀土质的各类工程的预应力管桩地基处理施工。 | ||
搜索关键词: | 膨胀 土质 条件下 先张法 预应力 施工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弱膨胀土质条件下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法,包括测量定位、引孔取土、工程桩试打、工程桩施打、工程桩复测、工程桩复打、工程成桩检测验收,其特征是:(1)、工程桩测量定位打桩前通过轴线控制点,逐个定出桩位,打设钢筋标桩,用白灰在标桩附近地面上画上一个圆心与标桩重合、直径与管桩相等的圆圈,以方便插桩对中,保持桩位正确;(2)、引孔取土引孔取土时预钻孔的直径宜为管桩直径的70%,深度为1/3-1/2的桩长(实际取值根据结构设计计算确定),孔截面不超过桩截面的2/3;引孔取土根据施工进度和天气分阶段进行,当天的预钻孔当天施打完毕,不得一次性取完;(3)、工程桩试打工程桩施打前还是有必要在每个施工段或施工块进行工程桩试打工作,选取群桩密集的承台进行全真试桩;群桩试打完毕后,选取群桩中具有代表性的桩位先行进行工程桩检测,根据现场成桩情况和检测报告对对施工参数进行修正;(4)、工程桩施打A、施打采用重锤低击,打桩时桩帽和桩头之间应设置弹性衬垫,停锤标准根据试验桩确定的贯入度和结构标高进行双控,同时要注意1根桩总锤击数一般不大于2500锤,最后1m锤击数不超过300锤;合理安排沉桩顺序,一般原则是先内后外,由中心逐渐向外则对称施工;先密后疏,先打较密的群桩,后打较疏的群桩;当在已有的建筑物或构筑物附近打桩时,应沿着背离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方向进行;加强做好地下水和雨水等排水工作,加强对成桩防止雨水积水侵蚀的覆盖工作,做好成桩成孔部位的覆盖,防止日晒雨淋;集中在白天沉桩,按时作息,控制每天成桩数量,每台桩机每天成桩量为8-12根;B、接桩接桩采用焊接接桩;每根桩对照地质钻探资料预计总桩长,使接桩次数尽量减少,任一单桩的接头数量不超过2个,接桩在桩尖穿过卵石层后进行;当管桩需要接长时,其未入土部分桩段的桩高出地面0.5-1.0m;下节桩的桩头处宜设导向箍以方便上节桩就位,接桩时上下节桩段应保持顺直,错位偏差不宜大于2mm,桩节弯曲矢量高不得大于桩长的0.1%;C、封底由于取消了桩尖,为防止桩端持力层为受地下水或地表雨水或积水浸湿软化,在桩施打最后3阵时立即往管内填灌微膨胀砼,砼强度等级为C30,灌注高度不少于1m,通过管桩试打振动的作用将封堵砼振捣密实。当预钻孔有积水时应将积水先行抽排后再进行管桩施打,如果地下水丰富无法抽排干净同时又要保持地下水体平衡时,可在管桩施打最后3阵时立即将拌制好的干硬性微膨胀砼填灌至管桩内积水被吸收为止;(5)、工程桩复测工程桩复测内容包括做好单桩成桩时轴线、标高和垂直度,群桩成桩施工时轴线、标高和垂直度变化情况以及施工段或施工块施工管桩完成后轴线、标高和垂直度变化情况等原始记录,此外当工程桩需要复打时按照工程桩施打的要求做好单桩复打桩时轴线、标高和垂直度,群桩复打时轴线、标高和垂直度变化情况以及施工段或施工块施工复打完成后轴线、标高和垂直度变化情况等原始记录;(6)、工程桩复打根据工程桩成桩记录以及工程桩复测情况组织进行工程桩复打工作,复打过程中要做好复打时各项记录;(7)、工程桩检测验收管桩施工验收按GB50202-2002的规定执行;管桩的检测按GB50007-2002的规定执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031378.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气燃烧与直喷燃烧组合式炉具
- 下一篇:安装电子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