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临界放电间隙的测量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3734.4 | 申请日: | 2008-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9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郭常宁;刘刚;赵晓明;裴景玉;倪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Q15/22 | 分类号: | B23Q15/22;B23H1/00;G01B5/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火花加工技术领域的临界放电间隙的测量方法,首先使工件平面与XOY保持平行并夹紧,将电极与工件在A点接触感知,设定此接触A点的坐标位置为零,然后使电极沿Z轴回退Lmm至坐标位置B点,启动加工程序,使用放电加工机床沿Z轴方向,从B点向下自动加工一个最小距离ΔZmm,加工结束后,电极自动回退至B点,此时观察A点处是否有放电痕,如有,则电极与工件表面的距离Z=Lmm-ΔZmm即为临界放电间隙,否则将加工距离设定为2×ΔZmm,然后重复上述加工过程。本发明测试时间大幅缩短,测试结果中不含有工件形位误差,测试精度高,观察和操控方便,测试失误少,方法更加简单易行,可靠。 | ||
搜索关键词: | 临界 放电 间隙 测量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临界放电间隙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使工件平面与XOY保持平行并夹紧,将电极与工件在A点接触感知,设定此接触A点的坐标位置为零即Z=0;然后使电极沿Z轴回退Lmm至坐标位置B点,该B点为在电极与工件两端施加开放电压后,不产生放电的位置,此时,启动加工程序,使用放电加工机床沿Z轴方向,从B点向下自动加工一个最小距离ΔZmm;加工结束后,电极自动回退至B点,此时观察A点处是否有放电痕,如有,则电极与工件表面的距离Z=Lmm-ΔZmm即为临界放电间隙,如果没有放电痕,将加工程序中加工距离设定为2×ΔZmm;然后重复上述加工过程,若在第n次工件表面上第一次观察到放电痕时,则临界放电间隙为:Lmm-n×ΔZm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033734.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