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驱动紧凑式两级并联液体除湿空调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7414.6 | 申请日: | 200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0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熊珍琴;代彦军;王如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3/14 | 分类号: | F24F3/14;F24J2/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太阳能驱动紧凑式两级并联液体除湿空调,包括两级除湿模块、再生模块、第一蒸发冷却装置、叉流换热器和第二蒸发冷却装置。两级除湿模块、叉流换热器、两个蒸发冷却装置构成太阳能紧凑式两级并联液体除湿空调上层,再生模块则构成液体除湿空调下层。模块间通过溶液管道或风道相连接。本发明与传统的液体除湿空调相比,该空调的分层设计极大的节省了空间,除湿模块的并联布置方便各级的气液流量比调节,大浓度差运行有利于充分发挥溶液的除湿能力,实现蓄能和节能的目的。除湿模块两级间蒸发冷却器以及叉流换热器的引入,充分利用自然冷源冷却处理空气,从而改善了除湿过程中气液混合热所导致的除湿效果的恶化。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驱动 紧凑 两级 并联 液体 除湿 空调 | ||
【主权项】:
1、一种太阳能驱动紧凑式多级并联液体除湿空调,包括:两级除湿模块、再生模块、第一蒸发冷却装置、叉流换热器和第二蒸发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级除湿模块包括:处理风风机、第一填料塔模块、第二填料塔模块、溶液冷却换热器、第一三通阀、第一溶液调节泵和第二溶液调节泵;所述的再生模块包括:再生风风机、第三填料塔模块、辅助电加热模块、太阳能集热器、第二三通阀、第三三通阀、浓溶液储液桶、稀溶液储液桶、主再生泵、辅助再生泵、第一换热器和再生空气换热器;所述的第一蒸发冷却装置包括:第四填料塔模块和第一水泵;所述的第二蒸发冷却装置包括:冷却风风机、第五填料塔模块和第二水泵;上述部件构成了处理风路径结构、再生风路径结构、冷却风路径结构、除湿溶液路径结构、第一水路路径结构和第二水路路径结构,其中:所述处理风路径结构为:处理风进口管与处理风风机进口侧连接,处理风风机出口侧与第一填料塔模块的空气进口一侧连接,第一填料塔模块的空气出口一侧与叉流换热器连接,叉流换热器又与第二填料塔模块的空气进口一侧连接,第二填料塔模块的空气出口一侧通过风道与第四填料塔模块的空气进口侧连接;所述再生风路径结构为:再生风进口管与再生风风机进口侧连接,再生风风机出口侧与再生空气换热器连接,再生空气换热器再与第三填料塔模块的空气进口一侧连接,第三填料塔模块的空气出口一侧通过风道与再生空气换热器连接;所述冷却风路径结构为:冷却风进口管与冷却风风机一侧连接,冷却风风机另一侧与第五填料塔模块的空气进口一侧连接,第五填料塔模块的空气出口一侧与叉流换热器连接;所述除湿溶液路径结构为:除湿溶液泵进口与浓溶液储液罐和第三三通阀的一个出口连接,除湿溶液泵的出口与溶液冷却换热器连接,溶液冷却换热器与第一溶液调节阀和第二溶液调节阀连接,第一溶液调节阀另一侧与第一填料塔溶液模块进口连接,第一填料塔模块的溶液出口与第三三通阀的进口连接,第二溶液调节阀另一侧与第二填料塔溶液模块进口连接,第二填料塔模块的溶液出口与第三三通阀的进口连接,第三三通阀的另一侧出口与稀溶液储液桶连接;稀溶液储液桶的出口与主再生泵进口连接,主再生泵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连接,第一换热器与第一三通阀的一个出口汇合,再与第二三通阀的进口连接,第二三通阀一个出口与辅助电加热器进口连接,第二三通阀的另一个出口与太阳能集热器进口连接,辅助电加热器出口与太阳能集热器出口汇合,与再生溶液调节阀连接,再生溶液调节阀与第三填料塔模块溶液进口连接,第三填料塔模块的溶液出口与辅助再生泵进口连接,辅助再生泵的出口与第一三通阀进口连接,第一三通阀一个出口与第一换热器连接,第一换热器再与浓溶液储液罐连接;所述第一水路路径结构为:第四填料塔的溶液出口侧与第一水泵的进水一侧连接,第一水泵的出水一侧与第四填料塔的溶液进口侧连接;所述第二水路路径结构为:第五填料塔的溶液出口侧与溶液冷却换热器进口连接,溶液冷却换热器的出口侧与第二水泵的进水一侧连接,第二水泵的出水一侧与第五填料塔的溶液进口侧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037414.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