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力分合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93947.6 | 申请日: | 200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7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新广 |
主分类号: | H01H33/38 | 分类号: | H01H33/38;H01H3/28;H01H3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9北京市海淀区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磁力分合器,由永磁保持机构VI、非磁性联接板VII、直线驱动机构VIII组成。永磁保持机构VI固定在联接板VII的上端面,联接板VII开有过孔,直线驱动机构VIII与永磁保持机构VI同轴心地固定在联接板VII的下端面,直线驱动机构VIII与永磁保持机构VI用永磁保持机构VI的导轴或导柱或动铁心穿过联接板VII联接,永磁保持机构VI可与电力高压开关、电力接触器及其它二工位设备联接,所述新型永磁开合装置,用直线驱动机构VIII驱动实现分、合操作,依永磁保持机构VI保持开分状态或合状态。本发明克服现有大行程永磁机构耗电高、体积大、成本昂贵等缺陷,体积小、成本小、功率需求低、可靠性高。 | ||
搜索关键词: | 磁力 分合 | ||
【主权项】:
1.一种磁力分合器,其特征是:由永磁保持机构(VI)、非磁性联接板(VII)、直线驱动机构(VIII)组成;永磁保持机构(VI)固定在联接板(VII)的上端面,联接板(VII)开有过孔,直线驱动机构(VIII)与永磁保持机构(VI)同轴心地固定在联接板(VII)的下端面,直线驱动机构(VIII)与永磁保持机构(VI)用永磁保持机构(VI)的导轴或导柱或动铁心穿过联接板VII联接;所述永磁保持机构(VI)的一种双稳态永磁保持机构,其特征是:导轴(32)与柱形动铁心(36)同轴联结,导轴(32)的上、下部分别与上导磁端板(33)的中孔、下导磁端板(37)的中孔滑配合;离开柱形动铁心(36)的柱面一间隙依次套非磁性筒(35)、沿壁厚方向充磁的筒形永磁体(34)、非磁性筒(31),非磁性筒(31)的上端面与上导磁端板(33)的下端面接触,非磁性筒(35)的下端面与下导磁端板(37)的上端面接触;在非磁性筒(35)、筒形永磁体(34)、非磁性筒(31)的外壁套软铁筒(38),软铁筒(38)的上下端面分别与上导磁端板(33)的下端面、下导磁端板(37)的上端面联接;气隙(L4)为分合器的行程;导轴(32)的上端与被驱动的设备或开关的动触头相联接;这种双稳态永磁保持机构的导轴(32)的下端与所述驱动机构(VIII)联接;或者所述永磁保持机构(VI)为一种单稳态永磁保持机构,其特征是:带导轴(42-1)的顶板(42),导轴(42-1)与被驱动的设备或开关的动触头相联接;端盖(41),用磁性材料制成,该端盖(41)位于所述顶板(42)之下;非磁性顶杆(40),顶部从端盖(41)的下面穿过后固定在顶板(42)的底面;底座(48),用磁性材料制成;厚度方向充磁的板形永磁体(47),位于端盖(41)的下底面与底座(48)的上端面之间;在分闸或合闸时,筒形动铁芯(44)的上端面与非磁性顶杆(40)的下端面始终处于相互挤压状态,筒形动铁芯(44)的外壁与底座(48)的内壁面配滑合;分闸弹簧(39),两端分别连接在顶板(42)和底座(48)之间;在端盖(41)、永磁体(47)、底座(48)之间有一个下部带沿的非磁性筒(43),非磁性筒(43)沿的高度应大于端盖(41)下端面与动铁芯(44)上端面间的间隙(L5)即分合器行程,以使非磁性顶杆(40)挤压住动铁芯(44),同时减少动铁芯(44)与底座(48)之间的漏磁,非磁性筒(43)的外壁离开动铁芯(44)的内壁一间隙;若干个非磁性导柱(46)与动铁芯(44)下端面联接,非磁性导柱(46)依次穿过非磁性筒(43)的沿和底座(48)且与穿过的孔配滑合;联接圆筒(45),位于端盖(41)与底座(48)之间起联接作用;这种单稳态永磁保持机构的非磁性导柱(46)的下端与所述驱动机构(VIII)联接;或者所述永磁保持机构(VI)为另一种单稳态永磁保持机构,其特征是:柱形导磁动铁心(49)的柱面与导磁底板(50)的中孔滑配合,在动铁心(49)的上端窝同轴联接非磁性导轴(54),在导轴(54)外圆外套压力弹簧(55),压力弹簧(55)的底部与动铁心(49)的上端窝底联接;导轴(54)的外圆与上导磁端板(52)的中孔滑配合,导轴(54)顶端与与被驱动的设备或开关的动触头相联接,(L6)为分合器行程间隙;沿轴向充磁的筒形永磁体(53)的下端与导磁底板(50)的上端面接触,筒形永磁体(53)的上端与上导磁端板(52)的下端面接触,筒形永磁体(53)的内壁离开动铁心(49)的外壁一间隙;非磁性筒(51)将上导磁端板(52)和导磁底板(50)联接固定;这种单稳态永磁保持机构的动铁心(49)的下端与所述驱动机构(VIII)联接;所述直线驱动机构(VIII)为直线电机;或者所述直线驱动机构(VIII)为新型直线电机,其特征是:永磁板(58)、永磁板(59)、永磁板(60)、永磁板(64)、永磁板(65)、永磁板(66)与导磁工字板(63)的缺口内壁固结,永磁板(58)、永磁板(59)、永磁板(60)、永磁板(64)、永磁板(65)、永磁板(66)均沿厚度方向充磁;永磁板(58)、永磁板(59)、永磁板(60)组成的左缺口内壁为同极性,永磁板(64)、永磁板(65)、永磁板(66)组成的右缺口内壁为同极性,但所述左缺口内壁的极性与所述右缺口内壁的极性相异;在非磁性柱(62)上固结线圈(61),在非磁性柱(67)上固结线圈(68),线圈(61)插入所述左缺口内且离开一均匀间隙,线圈(68)插入所述右缺口内且离开一均匀间隙,将线圈(61)和线圈(68)并联联接,非磁性柱(62)与非磁性柱(67)平行固定在非磁性板(56)和非磁性板(57);非磁性板(56)与所述的非磁性联接板VII联接,非磁性板(56)开有过孔,所述的永磁保持机构(VI)的导柱(46)或导轴(32)或动铁心(49)穿过非磁性联接板(VII)的过孔和非磁性板(56)的过孔与工字板(63)联接;或者所述直线驱动机构(VIII)为电动轨道机构,其特征是:导电轨道(70)和(75)平行地固定在非磁性板(74)和非磁性板(76),在导电轨道(70)和(75)的上下端分别接供电导线(69)、供电导线(72)、供电导线(73)、供电导线(77),导电体(71)的端头分别与导电轨道(70)和(75)的壁面接触且可上下滑动;非磁性板(76)开有过孔,所述的永磁保持机构(VI)的导柱(46)或导轴(32)或动铁心(49)穿过非磁性联接板(VII)的过孔和非磁性板(76)的过孔与导电体(71)联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新广,未经刘新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093947.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自动搜寻及播放音乐的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