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全声波方程反演过程的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16714.3 | 申请日: | 200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0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石玉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谢小延 |
地址: | 100011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全声波方程反演过程的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方法,采集理论模型地震数据,获得深度域体积模量和密度初始模型;用伪谱法模拟声学介质中地震波场;计算理论模型与初始模型模拟数据的差;给定δ=1.0e-6,计算误差能量E,当E≤δ,停止反演,输出反演结果,如果E>δ,继续下列步骤;计算残差数据;计算体积模量和密度模型的共轭修改量;计算修改步长,获得梯度;对初始模型进行修改;将修改后的模型数据作为新的初始模型,通过对反演过程进行自动控制,使声波方程反演稳定、快速收敛,反演收敛速度比常规方法提高了近5倍。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声波 方程 反演 过程 地震 勘探 数据处理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控制全声波方程反演过程的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1).野外激发、接收获得地震波数据,用常规处理方法对该数据进行静校正、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和叠前去除噪音,获得炮集数据;(2).从步骤(1)获得的炮集数据中抽取共中心点道集数据,进行速度分析,时间域层速度计算和时间-深度转换,获得深度域体积模量和密度初始模型;①步骤(2)中速度分析为常规地震速度分析;②步骤(2)中时间域层速度用速度分析获得的均方根速度和Dix公式进行计算,v i 2 = v r , i 2 t i - v r , i - 1 2 t i - 1 t i - t i - 1 - - - ( 1 ) ]]> 其中ti为第i层双程旅行时,vi为第i层的速度;③步骤(2)中时间-深度转换是按下式将时间域的层速度转换成深度域层速度,h i = 1 2 ( t i - t i - 1 ) v i - - - ( 2 ) ]]> 其中ti为第i层双程旅行时,hi为第i层的厚度,vi为第i层的速度;④步骤(2)中密度初始模型用Gardner公式计算,ρ=0.31v0.25 (3)其中ρ为密度,v为纵波速度。⑤步骤(2)中体积模量初始模型用下列方法计算K=ρv2 (4)其中K为体积模量,ρ为密度,v为纵波速度。(3).利用步骤2建立的初始体积模量和密度模型,进行地震波场正演模拟;①步骤(3)中地震波场正演模拟利用的是声学介质中的波动方程;②步骤(3)中用常规的伪谱法进行波场模拟,即对空间变量进行付氏变换,在付氏域中计算声波方程中波场对空间变量的偏导数;声波方程中波场对时间变量的偏导数用二阶中心差分法计算;③步骤(3)中震源函数采用零相位雷克子波;(4).按下式计算步骤(3)模拟的炮集数据与步骤1获得测量数据的差(残差数据):Δd=dobs-dcal (5)其中Δd为残差数据,dobs为测量地震数据,dcal为计算地震数据。(5).按下式计算误差能量,E = 1 2 Δd t C D - 1 Δd - - - ( 6 ) ]]> 式中E为误差能量,Δdt为Δd的转置,CD为数据协方差矩阵;当E<δ时,输出反演结果,并停止反演,否则,继续步骤6~步骤9,直到E<δ。δ为任意给的一个非常小的数,一般取δ=1.0e-4~1.0e-6;步骤(5)中数据协方差矩阵用下列方法计算C D = 1 X · σ d 2 t 2 p - - - ( 7 ) ]]> 其中X为到测量点的距离;t为地震波到达的时间;σd为数据方差;指数p,对于二维问题,取p≥0.5,对于三维情况,取p≥1;(6).将步骤(4)获得的残差数据作为源数据,用正演模拟类似的方法进行逆时传播,获得残差数据的剩余地震波场;①步骤(6)中的逆时传播与步骤(3)的波场正演过程相反,即解波动方程,按反时间方向进行波场传播;②与骤(3)正演模拟所用的震源相对应,步骤(6)中进行波场模拟时,震源用的是步骤(4)计算的残差数据;(7).将步骤3获得的正演地震波场和步骤(6)获得剩余地震波场分别对时间变量进行求导,进行零延迟互相关,然后对时间变量进行积分,对激发炮数进行累加,获得初始密度参数的共轭修改量;将步骤(3)获得的正演地震波场和步骤(6)获得剩余地震波场分别对空间变量求导,并进行零延迟互相关,将互相关结果对时间变量进行积分,对激发炮数进行累加,获得初始体积参数的共轭修改量,即按下式计算模型参数的共轭修改量;δ K ^ ( x ) = 1 K 2 ( x ) Σ s ∫ 0 T dt P · ( x , t ; x s ) ψ · ( x , t ; x s ) - - - ( 8 ) ]]>δ ρ ^ ( x ) = 1 ρ 2 ( x ) Σ s ∫ 0 T dt grad ψ ( x , t ; x s ) · grad P ( x , t ; x s ) ]]> 其中P为正演波场,ψ为回传的剩余波场,或表示波场对时间的一阶偏导数,grad(·)为梯度运算,T为地震记录长度,K和ρ为模型参数,和为模型参数共轭量;(8).利用步骤(7)获得的模型参数的共轭修改量,按下列方法的迭代修改模型参数,mn+1=mn-αngn (9)其中,m=(K,ρ)为模型,mn+1和mn分别为第n次修改后的模型和当前模型;αn为第n次迭代修改步长;gn为第n次迭代的梯度;或①步骤(8)中梯度gn用下列方法获得,g n = ( δ K ^ n , δ ρ ^ n ) - - - ( 10 ) ]]> 其中和是第n步迭代的模型参数的共轭修改量,用骤(7)公式计算。②步骤(8)中修改步长αn为反演过程的控制,用下列方法计算其中,为映射函数,k为反馈增益系数,J为地震数据对模型参数的导数,E为误差能量;③步骤(8)②中映射函数用下列方法计算当n>1时,函数当n=1时,④步骤(8)②中反馈增益系数取满足k>(10/ts)的任一数,ts为系统固有时间,ts取5~20范围任一值;(9).将修改后的模型数据作为新的初始模型,重复步骤(3)~步骤(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116714.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