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复合多层硬质薄膜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62316.5 | 申请日: | 2008-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1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吕鹏辉;方前锋;倪浩明;刘庆;汪爱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3C14/35 | 分类号: | C23C14/35;C23C14/54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袁忠卫 |
地址: | 315201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硬质薄膜的制备方法,该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衬底基片表面进行打磨、清洗、烘干;(2)将清洗好的衬底基片置于真空室里,将真空室抽真空;(3)打开加热电源,将衬底基片加热,往真空室内通入溅射气体氩气,调整镀膜功率,对衬底基片进行第一层溅射沉积;(4)经过第一设定时间沉积后,选择第二时间内的状态或者反应参数设置,或打开反应气体氮气,或在通入反应气体的情况下:改变真空室内总气压,或改变原来衬底温度,或改变反应气体与溅射气体的比率;(5)程序降温退火。本发明采用单靶磁控溅射仪制备纳米复合多层硬质薄膜,降低了对合成设备的要求,不需要使样品台转动的机械设备,减少了对环境的噪音污染和生产成本。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复合 多层 硬质 薄膜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纳米复合多层硬质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衬底基片、靶材和单靶磁控溅射仪,该单靶磁控溅射仪包括有真空室和参数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硬质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衬底基片的表面进行打磨、清洗、烘干;(2)、将清洗好的衬底基片置于单靶磁控溅射仪的真空室里,将衬底基片与磁控溅射靶之间的距离保持在40~80mm之间,将单靶磁控溅射仪的真空室抽真空到8×10-4Pa或其以下;(3)、打开加热电源,向真空室内通入溅射气体,调整镀膜功率,范围为50~250W;(4)、对衬底基片进行溅射沉积,溅射沉积条件为以下方式中的一种:(41)、首先对衬底基片进行第一层溅射沉积,通过参数调节装置设置第一层溅射沉积的条件为:将衬底基片加热,温度范围为200~800℃,设置溅射室内的气体总压力,范围为0.5Pa~2Pa,溅射沉积的时间为第一设定时间;然后对衬底基片进行第二层溅射沉积,第二层溅射沉积的条件为:往真空室内注入反应气体,衬底温度和溅射室内的气体总压力保持不变,溅射沉积的时间为第二设定时间;(42)、首先对衬底基片进行第一层溅射沉积,通过参数调节装置设置第一层溅射沉积的条件为:同时向真空室内注入反应气体,反应气体与溅射气体的比率为1:1,将衬底基片加热到第一温度,第一温度范围为200~800℃,设置溅射室内的气体总压力,范围为0.5Pa~2Pa;然后对衬底基片进行第二层溅射沉积,第二层溅射沉积的条件为:将衬底基片改变到不同于第一温度的第二温度,其范围也为200~800℃,溅射室内的气体总压力和反应气体与溅射气体的比率保持不变,溅射沉积的时间为第二设定时间;(43)、首先对衬底基片进行第一层溅射沉积,通过参数调节装置设置第一层溅射沉积的条件为:同时向真空室内注入反应气体,反应气体与溅射气体比率为1:1,将衬底基片加热,温度的范围为200~800℃,设置溅射室内的气体总压力为第一压力值,该第一压力的范围为0.5Pa~2Pa;然后对衬底基片进行第二层溅射沉积,第二层溅射沉积的条件为:将溅射室内的气体总压力设置为不同于第一压力的第二压力,该第二压力的范围也为0.5Pa~2Pa,衬底温度和反应气体与溅射气体比率保持不变,溅射沉积的时间为第二设定时间;(44)、首先对衬底基片进行第一层溅射沉积,通过参数调节装置设置第一层溅射沉积的条件为:同时向真空室内注入反应气体,将衬底基片加热,温度范围为200~800℃,设置溅射室内的气体总压力,范围为0.5Pa~2Pa,设置反应气体与溅射气体比率为第一比率,其范围为0:1~1:0;然后对衬底基片进行第二层溅射沉积,第二层溅射沉积的条件为:改变反应气体与溅射气体比率为不同于第一比率的第二比率,其范围也为0:1~1:0,衬底温度和溅射室内的气体总压力保持不变,溅射沉积的时间为第二设定时间;(5)、进行程序降温,释放沉积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直到温度按设定的降温速率降到100℃以下时关闭溅射电流,断开加热电源,待自然真空状态下温度降到室温时,向真空室内放入空气,取出已经沉积有多层硬质薄膜的衬底基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162316.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