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堆叠出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80566.1 | 申请日: | 2008-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1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贾西发;史宏;廖林如;康增建;姜利;王德援;邓胜江;王晓冬;戴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经纬信息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B5/00 | 分类号: | G07B5/00;F16H7/0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船舶专利中心 11026 | 代理人: | 张文庆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堆叠出票装置,涉及票据传送设备,用于收集、传送票据。本发明主要由支撑机构、发送机构、传动机构、出票机构、退票机构等五部分组成。其中支撑机构主要由左侧板、右侧板和支撑柱构成;发送机构主要由收票盒、扇形轮、压票轴承、光珊、从动轮、复位光耦和弹簧构成;传动机构主要由电机、电机同步轮、主轴同步轮、发送同步轮、主动轴、张紧轮、齿轮和同步带构成;出票机构主要由主动轮、从动轮、弹簧、出票光耦和检测光耦构成;退票机构主要由单向板、支撑柱和废票盒构成。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出票可靠、票纸整齐等特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堆叠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堆叠出票装置,主要由支撑机构、发送机构、传动机构、出票机构和退票机构组成,其中支撑机构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若干支撑柱,左侧板与右侧板相互平行,其间用若干支撑柱连接固定,其特征在于:(a)发送机构(2)位于堆叠出票装置的后部,主要由收票盒(21)、扇形轮(22)、光珊(24)、从动轮(25)、复位光耦(26)、压票轴承和弹簧构成,所述收票盒(21)安装于支撑机构的左侧板(11)、右侧板(12)之间;扇形轮(22)通过轮轴、轴承安装于支撑架的左侧板(11)、右侧板(12)上,位于收票盒(21)的正上方,其扇角一端的两侧各安装一个压票轴承;从动轮(25)位于收票盒(21)的正下方,两侧各有1个弹簧,其中一个弹簧一端安装在支撑架左侧板(11)上,另一端安装在从动轮压轴左侧;另一个弹簧一端安装在右侧板(12)上,另一端安装在从动轮压轴右侧,两弹簧处于向上施力在压轴的两侧;扇形轮(22)与从动轮(25)构成一对传动轮;光栅(24)安装于扇形轮(22)的端部,复位光偶(26)安装于左侧板(11)上,用于扇形轮(22)张口或复位的定位;(b)传动机构(3)主要由电机(31)、电机同步轮(32)、主轴同步轮(33)、发送同步轮(34)、主动轴(35)、张紧轮(36)、齿轮I(37)、齿轮II(38)和同步带(30)构成,其中电机(31)安装在支撑机构右侧板(12)上;电机同步轮(32)安装在电机(31)的输出轴上;主动轴(35)通过轴承安装在左侧板(11)、右侧板(12)上;主轴同步轮(33)安装在主动轴(35)的一端,齿轮I(37)安装在主动轴(35)的另一端;齿轮II(38)安装在主动轮(41)轴端,与齿轮I(37)相啮合构成齿轮传动关系;发送同步轮(34)安装在扇型轮的轴端;同步带(30)与电机同步轮(32)、主轴同步轮(33)、发送同步轮(34)构成联动关系;张紧轮(36)张紧同步带(30);(c)出票机构(4)位于堆叠出票装置的前部,主要由主动轮(41)、从动轮(43)、出票光耦(45)、检测光耦(46)和弹簧构成,其中主动轮(41)与从动轮(43)构成一副传动轮;从动轮(43)位于主动轮(41)的上方;出票光耦(45)安装在主动轮(41)与从动轮(43)压合口的正前方;检测光耦(46)安装在主动轮(41)与从动轮(43)压合口的正后方;主动轮(41)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撑架的左侧板(11)、右侧板(12)上;在从动轮(43)两侧各安装一个弹簧;一个弹簧一端安装在左侧板(11)上,另一端安装在的压轴(432)左侧,另一弹簧一端安装在右侧板(12)上,另一端安装在的压轴(432)右侧,两弹簧处于向上施力在压轴(432)的两侧;(d)退票机构(5)位于发送机构(2)和出票机构(4)之间,主要由单向板(51)、支撑柱(52)、废票盒(53)构成,单向板(51)安装在支承柱(52)的中间,能绕支撑柱(52)转动;废票盒(53)安装在发送机构(2)的正下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经纬信息技术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经纬信息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180566.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