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对准栅结构纳米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23905.X | 申请日: | 200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8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发明(设计)人: | 彭练矛;张志勇;王胜;梁学磊;陈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41;H01L29/423;H01L21/336;H01L2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稚婷 |
地址: | 100871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对准栅结构纳米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以一维半导体纳米材料作为导电通道,其两端分别是源、漏电极;用原子层沉积方式生长栅介质层,覆盖在源、漏电极之间,以及源、漏电极相对面的侧壁和部分源、漏电极上;在栅介质层上再通过蒸发或溅射方法生长栅电极层,栅介质层和栅电极层的厚度之和小于源、漏电极的厚度,源漏电极之间导电通道上的栅电极通过栅介质侧墙与源、漏电极实现电学隔离。本发明的自对准结构制作工艺简单、稳定,自由度高,源漏之间的导电通道基本被栅电极覆盖,大大提高了栅对导电通道的控制能力,而且,对于栅介质层和栅电极层的材料无限制,从而可以自由调节器件的阈值电压,满足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的需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准 结构 纳米 场效应 晶体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 一种自对准栅结构纳米场效应晶体管,其导电通道是一维半导体纳米材料;导电通道两端分别是源、漏电极;栅介质层为原子层沉积方式生长的氧化物层,覆盖在源、漏电极之间,以及源、漏电极相对面的侧壁和部分源、漏电极上;而栅电极层是在栅介质层上通过电子束蒸发或者热蒸发或者磁控溅射的方法生长的一层导电薄膜,栅介质层和栅电极层的厚度之和小于源、漏电极的厚度,位于源漏电极之间导电通道上的栅电极通过氧化物侧墙与源、漏电极实现电学隔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223905.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共挤出的可热收缩的聚酯膜
- 下一篇:握笔模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