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InfiniBand网络进行通信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24663.6 | 申请日: | 200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9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林瑶;韩冀中;张洪伟;贺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1/00;H04L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 挥;祁建国 |
地址: | 100080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InfiniBand网络进行通信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步骤1,发送方和接收方交换握手信息,其中包括用于在InfiniBand网络中创建一个新的连接的QPN、接收方的RDMA缓冲区地址和接收方的RDMA缓冲区大小;步骤2,发送方依据所述接收方的RDMA缓冲区地址和所述接收方的RDMA缓冲区大小将当前数据包直接写到接收方的RDMA缓冲区内;步骤3,发送方更新发送方保存的接收方缓冲区状态;步骤4,当应用数据传输完成后,发送方关闭上述连接。本发明使uStream无论在带宽还是延迟上都优于SDP,并且达到了与底层InfiniBand Verbs接口相当的性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infiniband 网络 进行 通信 方法 系统 | ||
【主权项】:
1.一种利用InfiniBand网络进行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发送方和接收方交换握手信息,其中包括用于在InfiniBand网络中创建一个新的连接的QPN、接收方的RDMA缓冲区地址和接收方的RDMA缓冲区大小;步骤2,发送方依据所述接收方的RDMA缓冲区地址和所述接收方的RDMA缓冲区大小将当前数据包直接写到接收方的RDMA缓冲区内;步骤3,发送方更新发送方保存的接收方缓冲区状态;步骤4,当应用数据传输完成后,发送方关闭上述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224663.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