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渤海湾双齿围沙蚕的无公害养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8451.3 | 申请日: | 2008-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3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棣力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19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渤海湾双齿围沙蚕的无公害养殖方法,所述的养殖方法依次有沙蚕亲体蓄养、受精卵的孵化、幼体培育、苗种放养、养成管理步骤。这种渤海湾双齿围沙蚕的无公害养殖方法,养成的沙蚕可替代天然沙蚕,有效地保护了天然沙蚕资源,维护了海洋滩涂生态平衡,养殖过程中无公害,可形成规模化生态养殖,养成速度快,养成的沙蚕质量好,品质优良纯正。这种养殖方法特别适应于渤海湾地区,该地区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和适宜沙蚕生息的底质和水环境。若在渤海湾沿岸及条件相似的沿海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可使众多的废旧虾池和沿海滩涂得到充分的综合利用。 | ||
搜索关键词: | 渤海湾 双齿围沙蚕 公害 养殖 方法 | ||
【主权项】:
渤海湾双齿围沙蚕的无公害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方法依次有沙蚕亲体蓄养、受精卵的孵化、幼体培育、苗种放养、养成管理步骤;a、沙蚕亲体蓄养:将沙蚕亲体投入养殖池进行人工蓄养,投入时间控制在沙蚕繁殖季节前10~15天,蓄养期间每天换水1/2,每亩泼洒生物肥水王0.8~1.2kg,培养饵料生物,促进沙蚕性腺发育,水温控制在26~28℃之间,盐度在25~28‰之间,水体透明度为25~35cm;b、受精卵的孵化:采捕上述经过10~15天蓄养的沙蚕亲体,采捕后,将沙蚕亲体放入容器内,加入经过200目绢网过滤及消毒的海水,通过搅拌刺激,促其产卵、排精,待产卵、排精完成后,做洗卵处理,获受精卵,将受精卵移入经过消毒处理的育苗池内,水温控制在26℃~28℃,盐度为25‰~28‰,pH值7.8~8.6,并每隔2小时搅池1次,同时捞出池中多余的精液、杂质聚成的泡沫,保持连续充气,孵化出3刚节疣足幼体;c、幼体培育:当沙蚕幼体发育到四刚节疣足幼体、消化道开始打通、卵黄油球消失时,及时投喂饵料,饵料采用酵母和单胞藻,酵母投喂量为0.8~1.2g/m3,单胞藻投喂量为15万~20万个/l,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当发育到5刚节疣足幼体后,添加螺旋藻粉,螺旋藻粉投喂量为0.3~0.9g/m3,将幼体培育成6~8刚节以上的疣足幼体;d、苗种放养:在苗种放养前9~11天用漂白粉杀灭放养池内的敌害生物,漂白粉用量为4~6kg/亩,然后施基肥,将基肥均匀撒在池底养殖滩面,再蓄水培养底栖硅藻;放养池进水后,施尿素0.8~1.2kg/亩、过磷酸钙0.4~0.6kg/亩,繁殖浮游生物,苗种放养前2~4天,泼洒EM菌液2~3kg/亩,调养好水质,将上述幼体培育步骤培育成的6~8刚节以上的疣足幼体移养入放养池,苗种投放密度控制在180~220条/亩;e、养成管理:养成前期,放养池水的深度为池底以上30~40cm,养成中后期,水位逐渐增加到池底以上80cm~100cm,并多次进水,使水质保持新鲜;养殖过程中使用利蒙LLMO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用量为1~2ppm/;视水质肥瘦,不定期向池内施肥,施肥量按N肥3~5ppm,P肥0.4~0.6ppm,同时施用1.5~2.5ppm的肥水素;及时清除蟹类、螺类、鱼类及其他敌害生物;经过10~13个月的养殖,完成渤海湾双齿围沙蚕的养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棣力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棣力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238451.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诱大鳝鱼技术
- 下一篇:用于裸岩边坡植被恢复的黏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