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有定时检测功能的三相电源缺相检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04431.2 | 申请日: | 200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00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黄中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3/253 | 分类号: | H02H3/253;H02H3/247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明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黎明天 |
地址: | 10008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定时检测功能的三相电源缺相检测器,将一个定时检测电路加入到三相电源缺相检测器电路中,由定时检测电路对进行三相电源缺相检测时所必然出现的工频脉冲进行计数,当计时电路达到预置值时,立即发出一个定时时间到信号输出电路,由输出电路向外发送定时时间到的超时信号。可在检测三相电源是否缺相的同时由计数器进行电源脉冲计数,实现如同时间继电器功能的超时检测功能,简化有时间保护或限制功能的限时输出系统,增强可靠性和保护性。适合诸如铝电解生产中及其它自控领域有限时控制保护要求的系统使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时 检测 功能 三相 电源 检测器 | ||
【主权项】:
1、一种有定时检测功能的三相电源缺相检测器,限流电阻(R1)、(R2)和(R3)分别与三相电源的A、B、C各相相连接,并在三相电源的相间并三只压敏电阻(RE1)、(RE2)、(RE3),之后,其中两只取样电阻(R1)和(R2)接光电耦合器(OP1)和(OP2)的发光二极管阴极或阳极,另一只取样电阻(R3)接到这两只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或阴极上,光电耦合器(OP1)和(OP2)的发光二极管分别反向并接一只二极管(D1)和(D2),与光电耦合器(OP1)和(OP2)的发光二极管对应的光电三极管,其中一只光电耦合器(OP1)的C极接直流电源正(VCC),其E极接另一只光电耦合器(OP2)的C极,而光电耦合器(OP2)的E极电路结点(CP2)接电阻(R7)、电容(C3)和一个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7)和电容(C3)的另一端接直流电源地(GND),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接到一个与电源正(VCC)和电源地(GND)的电位器(W1)的中间抽头即电路结点(CP5),该比较器(U3D)的输出为该电路的输出(OUT1),其特征是:电路结点(CP1)接光电耦合器(OP1)的E极接光电耦合器(OP2)的C极,电路结点(CP2)接光电耦合器(OP2)的E极、电阻(R7)的一端、比较器(U3C)的同相输入端,电路结点(CP3)接二极管(D3)的阳极、电阻(R10)和电容(C3)的一端,电路结点(CP4)接比较器(U3C)的输出端、电阻(R8)、(R9)和(R16)的一端,其中,电阻(R16)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3)的阴极,电路结点(CP5)接电位器(W1)的中间抽头、比较器(U3B)和(U3D)的同相输入端、比较器(U3C)的反相输入端、电容(C4)的一端,电路结点(CP6)接电阻(R9)的一端、二极管(D4)的阴极、集成电路(U2)的第11脚,电路结点(CP7)接按钮(SW1)、电阻(R11)和电容(C6)的一端、接集成电路(U2)的第12脚,电路结点(CP8)接比较器(U3B)的反相输入端、接二极管(D10)~(D19)的阴极和电阻(R17)的一端,其中,二极管(D10)~(D19)的阳极依次接集成电路(U2)的一个输出端,电路结点(CP9)接电阻(R11)和(R12)的一端、二极管(D5)和(D6)的阴极,电路结点(CP10)接二极管(D4)、(D5)和(D7)的阳极、接比较器(U3B)的输出端,电路结点(CP11)接二极管(D7)的阴极、电阻(R13)的一端,其中,电阻(R13)的另一端接一只PNP三极管(Q1)的基极,电路结点(CP21)和电路结点(CP22),各接电路一个输出端,电路结点(GND)接电阻(R7)、(R10)、电容(C3)和(C4)的另一端、接各集成电路电源地端、电位器(W1)的一个固定端、二极管(D9)的阴极、继电器(RL1)线圈的一端,电路结点(VCC)接光电耦合器(OP1)发光二极管的C极、电阻(R8)、(R12)的另一端,三极管(Q1)的E极,电位器(W1)的另一个固定端,各集成电路电源端,电路结点(OUT1)接电路一个输出端,同时可以接一只发光二极管(LED1)后,串联一只电阻(R14)再接到电源(VCC)上,电路结点(OUT2)接三极管(Q1)的C极、二极管(D9)的阳极、继电器(RL1)线圈的另一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20104431.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