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除垢型太阳能热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8165.0 | 申请日: | 200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737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朱彤;朱元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彤 |
主分类号: | F24J2/04 | 分类号: | F24J2/04;F24J2/05;F24J2/24;F24J2/40;F24J2/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9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除垢型太阳能热水器,其包括有水箱(11)、分流导管(12)、多个平行排列的集热导热单元、多个密封圈、水位控制器(13)、进水阀门(15)、出水阀门(17);多个平行排列的集热导热单元、多个密封圈安装在水箱(11)上,分流导管(12)置于水箱(11)内,水位控制器(13)安装在水箱(11)的内侧壁上,进水阀门(15)安装在与水箱(11)连接有的A导管(14)上,出水阀门(17)安装在与水箱(11)连接有的B导管(16)上。本实用新型自动除垢型太阳能热水器解决了现有直插式真空集热管型太阳能热水器真空集热管不能密排、热损过大,通过结构的改进,实现新的快速热量交换的方式、降低热损,提高日可用得热量;其中的集热导热单元可以与现有的直插式真空集热管型太阳能热水器上的真空集热管实现通用和互换。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除垢 太阳能热水器 | ||
【主权项】:
1、一种自动除垢型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水箱(11)、分流导管(12)、多个平行排列的集热导热单元、多个密封圈、水位控制器(13)、进水阀门(15)、出水阀门(17);集热导热单元通过密封圈安装在水箱(11)上;所述多个平行排列的集热导热单元是指结构相同的A集热导热单元(5)、B集热导热单元(6)、C集热导热单元(7)、N集热导热单元(8),A集热导热单元(5)、B集热导热单元(6)、C集热导热单元(7)、N集热导热单元(8)相互平行分布;所述多个密封圈是指结构相同的A密封圈(51)、B密封圈(61)、C密封圈(71)、N密封圈(81);水箱(11)上从右至左设有A通孔(11a)、E通孔、D通孔、C通孔、N通孔、B通孔(11b);水箱(11)的一内侧壁上安装有水位控制器(13);水箱(11)内放置有分流导管(12);A通孔(11a)用于A导管(14)穿过,A导管(14)上设置有进水阀门(15),A导管(14)的一端连接在分流导管(12)上,A导管(14)的另一端与外部的入水管道连接,实现给水箱(11)供水;B通孔(11b)用于连接B导管(16)的一端,B导管(16)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出水阀门(17),B导管(16)用于将热水引出供用户使用;E通孔内安装有A密封圈(51),A密封圈(51)的通孔(501)内套接A集热导热单元(5)的传热管(2)的开口端(22);D通孔内安装有B密封圈(61),B密封圈(61)的通孔内套接B集热导热单元(6)的传热管的开口端;C通孔内安装有C密封圈(71),C密封圈(71)的通孔内套接C集热导热单元(7)的传热管的开口端;N通孔内安装有N密封圈(81),N密封圈(81)的通孔内套接N集热导热单元(8)的传热管的开口端;分流导管(12)上从右至左设有A分流口、E分流口、D分流口、C分流口、N分流口;A密封圈(51)的中心开有通孔(501),A密封圈(51)的外部为凹形环(502);A集热导热单元(5)由外至里顺次为真空集热管(1)、导热管(2)、进水分流管(3)的管中管结构,导热管(2)通过定位阻热塞(4)安装在真空集热管(1)的通孔(10)内;定位阻热塞(4)为一体成型件,定位阻热塞(4)的中心开有中心通孔(41),定位阻热塞(4)的塞体上设有外环(43)、塞柱(42);真空集热管(1)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开有通孔(10),通孔(10)用于导热管(2)的一端穿过且通过定位阻热塞(4)将导热管(2)与真空集热管(1)安装在一起;导热管(2)的一端为封闭端(22),另一端为开口端(21),封闭端(22)插入真空集热管(1)内,开口端(21)置于水箱(11)内;导热管(2)的外壁上缠绕有金属丝(23);进水分流管(3)的一端为A开口端31、进水分流管(3)的另一端为B开口端(32);水位控制器(13)安装在水箱(11)内的一侧壁上,水位控制器(13)与进水阀门(15)联通,用于控制经进水阀门(15)进入水箱(11)内的水位多少。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彤,未经朱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20108165.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越野车车架
- 下一篇:基于连续旋转馈电技术的射频识别圆极化阵列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