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空隧道及其登天列车的构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15321.8 | 申请日: | 200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5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昭津;李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昭津 |
主分类号: | B61B13/10 | 分类号: | B61B13/10;B61B1/00;E04H5/02;E04H1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空隧道——“天脐”的建造方法:在近地静止轨道中转站与地面通天塔之间,联通一条各自独立的双筒套管(外:防护、保温、输水、输气、输电管;内:真空隧道客、货运输管);再在近地中转站与远地同步空间站之间,联通三条能耐受太空高、低温差的“太空数字电缆”(暂定名)。使上、下两站与通天塔垂直衔接为一体,同步平行绕地运行。构成天地间一条可提供水、空气及电源的真正意义的生命脐带。并在“天脐”内层真空隧道中,开通一组由电能、喷射能双驱动的动车组登天列车,完成载人、货运任务。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弧圈式氦气柱囊分段减重抬升技术”和“倾斜旋翼组合环空间控制、定位技术”。解决了通天管、线自重造成的材料抗拉强度不足,以及悬空状态方位漂移两大核心技术难题。从而首创一项全新的、非飞行式的载人航天模式,并为人类廉价的地、月往返,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技术方案。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及其 列车 构建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从地面直达太空的地空隧道——“天脐”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1)选择中纬度,高海拔,远离地震带,且常年大气环流相对平稳的地段,建造一座通天塔;(2)向通天塔正上方,近地空间(失重高度)发射一颗静止轨道中转站基础构件;再向远地太空发射另一颗同步空间站基础构件。两构件均为六面体,在各方位预设若干对接口,作为两站各自扩建时的全方位对接、扩展舱口使用;(3)在静止轨道中转站与地面通天塔之间,联通对接一条各自独立的双筒套管。外部是具有防护、保温功能的供水、供气、供电管;内部是设置有三条固定数字电缆线路的真空隧道客、货运输管。在内、外管上,各套穿弧圈式氦气柱囊;在外管上、下对接处,箍以倾斜旋翼组合环;(4)自近地中转站至远地同步空间站之间,联通对接三条能耐受太空高低温差的“太空数字电缆”(暂定名),与真空隧道内管中的固定电缆活动接口连为一体,使上、下两站与通天塔垂直衔接,同步绕地运行;(5)在“天脐”内层真空隧道中,开通一组由电能、喷射能双驱动的动车组登天列车,自通天塔中央的固定真空隧道启动,采用滑动供电方式沿太空数字电缆运行;(6)所述(1)(2)(3)(4)(5)各项特征,具体体现了“天脐”技术的基本构建模式,是以管、线联通为基本架构,半固定、半悬浮于空间,刚柔相济的柔性结构组合体。这一建造模式,开创了一种“柔性建筑”新概念。为人类采用非飞行式方法向空中拓展,向太空进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模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昭津,未经李昭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015321.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