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保护环结构的微型核电池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23134.4 | 申请日: | 2009-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9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乔大勇;苑伟政;臧博;姚贤旺;吕湘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21H1/06 | 分类号: | G21H1/06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夏维力 |
地址: | 710072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N结或PIN结式的微型核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半导体、核物理和微能源领域。该电池在传统的PN结或PIN结式微型核电池的基础上,在p+型半导体层5的外围环形区域设计有一个保护环6;同时在保护环6上方有一个保护环接触电极8将电信号引出;此外,也公开了改核电池的制作方法。本发明公开的微型核电池,保护环的加入抑制了表面漏电、界面态电流对辐生电流的影响,间接提高了开路电压,同时增大了器件对低能量放射源的灵敏度,从而改善器件能量转换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保护环 结构 微型 核电 及其 制作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具有保护环结构的微型核电池,依次包括同位素(10)、上电极金属层(9)、p+型半导体层(5)、本征层(4)、n+型半导体层(3)、金属黏附层(2)、下电极金属层(1);本征层(4)下方依次为大小形状一致的n+型半导体层(3)、金属黏附层(2)和下金属电极层(1),n+型半导体层(3)的掺杂浓度在1×1016~1×1021cm-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环接触电极(8)、钝化层(7)、保护环(6);所述的本征层(4)的掺杂浓度5×1010~1×1015cm-3,厚度为300μm~550μm;p+型半导体层(5)位于本征层(4)上部,形状为圆形、方形等任意形状,掺杂浓度在1×1016~1×1020cm-3,厚度大于0.1μm;保护环(6)位于本征i层(4)上部p+型半导体层(5)的外围环形区域,保护环(6)内环和p+型半导体层(5)外环间距为30μm~200μm;保护环接触电极(8)位于保护环(6)上方,且形状大小与保护环(6)相同;上电极金属层(9)为排布于p+型半导体层(5)上方的环形,且其外边框和p+型半导体层(5)的外边框一致;钝化层(7)覆盖本征层(4)上方除上电极金属(9)和保护环接触电极(8)之外的所有区域;同位素(10)覆盖钝化层(7)上方上电极金属层(9)形成的圆环内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023134.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