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千斤顶顶升平衡进行沉井纠偏的工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40833.X | 申请日: | 2009-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8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发明(设计)人: | 司海峰;胡继生;游朝阳;张剑威;彭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3/08 | 分类号: | E02D2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千斤顶顶升平衡进行沉井纠偏的工艺方法,其通过在混凝土箱体短向一侧的四个角打预应力管桩作为受力点,利用桩承台、钢桁架、液压千斤顶、置换件组成的卸荷装置限制混凝土箱体低端在挖土时发生沉降,再通过开挖混凝土箱体高端的下层土,造成混凝土箱体下基础新的反向不均匀下沉,继而通过逐级调整卸荷装置的千斤顶行程及置换件,使混凝土箱体一起缓慢下沉至设计标高,然后利用置换件将全部千斤顶置换掉。采用本法进行沉井纠偏可有效解决沉井的不均匀沉降,对沉井下沉进行动态控制,尤其适用于流塑状淤泥质土中的沉井纠偏。 | ||
搜索关键词: | 千斤 顶顶 升平 进行 沉井 纠偏 工艺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千斤顶顶升平衡进行沉井纠偏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设置纠偏装置a、在混凝土箱体外侧的四个角打预应力管桩共8支,作为受力点,每个角设置两支预应力管桩为一组,每支预应力管桩的桩径至少为500mm,采用柴油锤桩机对预应力管桩锤桩,使单桩安全承载为2000KN以上;b、在混凝土箱体每个角的两支预应力管桩上面设置桩承台,桩承台大小至少为2500×1000×1200mm;c、安装钢桁架,利用工字钢与连接件焊接制成钢桁架,钢桁架支承在桩承台上的置换件上;d、植筋,在混凝土箱体的上部植建钢筋,每根钢筋的承受拉力至少为180KN;e、安装卸荷装置;将混凝土箱体所植的钢筋稳固铆接在钢夹片的夹孔上,利用钢夹片锁定所植的钢筋,每片钢桁架上设置至少两个200t以上的液压千斤顶,通过植筋、钢夹片、千斤顶和钢桁架连接形成卸荷装置而锁定混凝土箱体,将箱体部分荷载传递至钢桁架上,最后传至预应力管桩上,达到根据需要控制箱体各个不同部位的沉降量的目的;(2)、箱体纠偏a、纠偏装置安装后,首先对原施工箱体进行整体纠偏,在沉降量大的箱体处启动液压千斤顶,通过卸荷装置卸除部分箱体的荷载,减少该部位箱体对沉井下部地基的压力,降低箱体的沉降速度与沉降量,然后开挖沉降量小的高端箱体的下层土,并观察箱体变化,保证沉降量小的箱体一侧沉降并达到整体箱体的平衡,逐步达到混凝土箱体纠偏的目的;b、混凝土箱体完成纠偏工作后,视混凝土箱体的下沉速度与偏移情况,通过逐级调整卸荷装置的液压千斤顶行程及置换件,使混凝土箱体一起逐级下沉到设计标高,待混凝土箱体到达设计标高后,用置换件将液压千斤顶全部置换掉;(3)、沉井下沉a、出土混凝土箱体纠偏完成后进行挖土,挖土从混凝土箱体内的中心部位开始向四周散发进行,每次所挖深度中部为50~60cm,箱体壁下周围的深度为20cm,形成锅形土面,施工过程的同时要观察沉井的沉降情况,按照沉降快慢程度相应调整每次挖土深度部位,尤其是控制刃脚处的泥土高度;每次出土前必须更换液压千斤顶下的支座板,保证液压千斤顶能够纠偏行程,当发现沉降差发生变化时,应停止挖土,并对箱体进行纠偏处理;b、泥浆吸排利用高压水枪水流冲射刃脚边的土层淤泥,将其化成泥浆,利用泥浆泵通过导管把泥浆泵出,再经导槽排至池外,与此同时,将清水泵入池内以随时补充水枪用水,如此循环不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040833.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