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组合书架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51814.7 | 申请日: | 200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2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常峥斌;周政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B63/00 | 分类号: | A47B6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耀忠 |
地址: | 201209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图书馆设备,公开了一种新型组合书架。为了解决现有书架采光不足和生产用料多的问题,提出了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组合书架,其特征是:主书架(16)位于最左面,各分书架(17)依序向右渐次排列;所述的主书架(16),包括左侧承重架、右侧承重架、矩形的上框(2)、矩形的下框(3)、搁板(1);每一个分书架(17)均包括右侧承重架、矩形的上框(2-b)、矩形的下框(3-b)、搁板(1-b);所述的分书架(17),其上框(2-b)左侧与相邻书架的上框(2)右侧固定连接,其下框(3-b)左侧与相邻书架的下框(3)右侧固定连接。有益效果是:用料省、重量轻,结构稳固、牢靠;采光的效果大为提高,特别是在书架顶部设置透光板效果更明显;造型美观。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组合 书架 | ||
【主权项】:
1.一种新型组合书架,其特征是:包括一个主书架(16)和一个以上的分书架(17);主书架(16)位于最左面,各分书架(17)依序向右渐次排列;所述的主书架(16),包括左侧承重架、右侧承重架、矩形的上框(2)、矩形的下框(3)、搁板(1);所述的一个以上的分书架(17),其每一个分书架(17)均包括右侧承重架、矩形的上框(2-b)、矩形的下框(3-b)、搁板(1-b);所述的分书架(17),其上框(2-b)左侧与相邻书架的上框(2)右侧固定连接,其下框(3-b)左侧与相邻书架的下框(3)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的左侧承重架、右侧承重架,其每一承重架均包括三根承重柱,该三根承重柱依其前后所在位置为前部承重柱(4)、中部承重柱(5)和后部承重柱(6);所述的中部承重柱(5)为直形且垂直;所述的前部承重柱(4)和后部承重柱(6),它们为弯曲的弧形,并且该两柱的弯曲弧形具有相互对称的性质;前部承重柱(4),其弧形形状为上端和下端在前、中间在后,前部承重柱(4)的中间部位与中部承重柱(5)固定连接;后部承重柱(6),其弧形形状为上端和下端在后、中间在前,后部承重柱(6)的中间部位与中部承重柱(5)固定连接;a.所述的主书架(16),具有如下进一步的连接关系:左侧承重架的中部承重柱(5),其顶端与上框(2)的左侧居中部位固定连接、其底端与下框(3)的左侧居中部位固定连接;左侧承重架的前部承重柱(4),其顶端与上框(2)的左侧前部固定连接、其底端与下框(3)的左侧前部固定连接;左侧承重架的后部承重柱(6),其顶端与上框(2)的左侧后部固定连接、其底端与下框(3)的左侧后部固定连接;右侧承重架的中部承重柱(5a),其顶端与上框(2)的右侧居中部位固定连接、其底端与下框(3)的右侧居中部位固定连接;右侧承重架的前部承重柱(4a),其顶端与上框(2)的右侧前部固定连接、其底端与下框(3)的右侧前部固定连接;右侧承重架的后部承重柱(6a),其顶端与上框(2)的右侧后部固定连接、其底端与下框(3)的右侧后部固定连接;搁板(1)的左右部位分别与左侧承重架中的中部承重柱(5)、右侧承重架的中部承重柱(5a)连接;b.所述的分书架(17),具有如下进一步的连接关系:右侧承重架的中部承重柱(5-1),其顶端与上框(2-b)的右侧居中部位固定连接、其底端与下框(3-b)的右侧居中部位固定连接;右侧承重架的前部承重柱(4-1),其顶端与上框(2-b)的右侧前部固定连接、其底端与下框(3-b)的右侧前部固定连接;右侧承重架的后部承重柱(6-1),其顶端与上框(2b)的右侧后部固定连接、其底端与下框(3b)的右侧后部固定连接;搁板(1-1)的右部与本分书架(17-1)右侧承重架的中部承重柱(5-1)连接;搁板(1-1)的左部与特定中部承重柱连接,所述的特定中部承重柱是指:本分书架左侧与主书架(16)相邻的、特定中部承重柱为主书架(16)右侧承重架的中部承重柱(5a),本分书架左侧与其它分书架相邻的、特定中部承重柱是指该其它分书架右侧承重架的中部承重柱。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未经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051814.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塑机用六极电机转子冲片
- 下一篇:电动铲运机电缆卷筒的换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