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气膜冷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79776.6 | 申请日: | 2009-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2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梁世强;雷兢;淮秀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1D5/18 | 分类号: | F01D5/18;F02C7/1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长兴 |
地址: | 10008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气膜冷却方法,以固态工质NH4HCO3作为冷却工质来源,以发动机外机匣内部、位于发动机尾喷管外侧的环形空腔作为回热腔,将固态工质输入该回热腔内,利用发动机尾气余热将固态工质加热分解为中温高压的冷却工质,该冷却工质在压力驱动下通过连通回热腔出口与涡轮叶片冷却空气入口的气体通道进入原有空气气膜冷却的供气通道,对发动机涡轮叶片进行气膜冷却,因冷却过程中伴随着吸热的分解反应而显著提高冷却效率;冷却工质为其热解产物。本发明可全部或部分取代空气气膜冷却,在无法进一步增加冷却空气量而又必须要达到更高冷却效率时,对一级导向叶片和一级转子叶片等热负荷最高的航空发动机部件进行冷却。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空发动机 涡轮 叶片 冷却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气膜冷却方法,以固态工质作为冷却工质来源,以发动机外机匣内部、位于发动机尾喷管外侧的环形空腔作为回热腔,将固态工质输入该环形回热腔内,利用发动机尾气余热将固态工质加热分解为的冷却工质,该冷却工质在压力驱动下通过连通回热腔出口与涡轮叶片冷却空气入口的气体通道进入原有空气气膜冷却的供气通道,对发动机涡轮叶片进行气膜冷却,由冷却过程中伴随着吸热的分解反应而提高冷却效率;所述固态工质为NH4HCO3;所述冷却工质是NH4HCO3经加热分解的产物,即体积比1∶1∶1的NH3、H2O和CO2混合气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079776.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调节活动螺母
- 下一篇:一种吸音墙纸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