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β-相氢氧化镍纳米结构的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80646.4 | 申请日: | 200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5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曹化强;郑禾;刘开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53/04 | 分类号: | C01G53/04;H01M4/04;H01M4/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4北京市1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β-相氢氧化镍纳米结构的合成方法,涉及一种碱性蓄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工艺。该方法是以氯化镍(NiCl2·6H2O)、L-精氨酸(L-Arginine,C6H14N4O2)为原料,在室温下,配置包括氯化镍和L-精氨酸的水溶液,作为反应起始液。将该反应起始液放置一个聚四氟乙烯内衬的不锈钢反应釜内,在200~250℃温度范围加热5~15小时,即可得到片状作为二级结构组成的花状复杂纳米结构的β-相氢氧化镍。纳米材料的性质与尺寸、形状以及反应体系是有很大关系的,该方法合成的β-相氢氧化镍复杂纳米结构是利用生物分子——L-精氨酸为原料之一参与反应,这为研究氢氧化镍性质和实际用途提供了新的合成方法和新材料。无论在学术研究还是在应用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氢氧化 纳米 结构 合成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β-相氢氧化镍纳米结构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1)以氯化镍(NiCl2·6H2O)、L-精氨酸(L-Arginine,C6H14N4O2)为原料,在室温下,配制包括以氯化镍、L-精氨酸的水溶液,其中氯化镍与L-精氨酸的浓度范围为1~2毫摩尔/40毫升,L-精氨酸浓度范围为2~4毫摩尔/40毫升;(2)将所述混合溶液放置于一个聚四氟乙烯内衬的不锈钢反应釜内,在200~250℃温度范围加热5~15小时;(3)将反应后得到的沉淀物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交替洗涤,离心分离,洗涤三个循环,然后放入干燥箱中进行干燥3小时,即得到氢氧化镍的纳米结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中南大学,未经清华大学;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080646.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血液废水的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模座组合装置